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3月14日

中大教育學院發佈研究結果:《教學語言政策對教育晉升的效果》

2008年3月14日
分享
列印

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曾榮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教育學院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研究資助局」資助,進行「公共政策研究」計劃的其中一項研究,名為《教學語言政策對教育晉升的效果》(4009-PPR-2),由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曾榮光教授負責。是次研究為持續七年的跟踪研究的第三期,旨在探討於1998年及1999入讀中一的兩屆中學生,在參與中學會考、繼而晉升中六課程並參加高等程度會考,以至最後取得本地八所大學入學資格,在這幾個升學關卡之間的晉升機會。

研究方法

是次研究從100所中學(包括24所英文中學及76所中文中學)之中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追踪於1998/99年及1999/00學年入學的全體學生,從中一至中五參與會考及其後參與高等程度會考的升學過程。兩屆學生參與會考的樣本分別約為一萬五千人,參與高等程度會考的樣本則分別約為五千人。

研究對這兩屆中學生在中學晉升到大學過程中的以下五個階梯的成功機會(即勝算率)進行分析:

  1. 中學會考五科及格或以上,其中包括中、英語文(課程甲或乙)科;
  2. 中學會考取得8分或以上,其中包括中、英語文(課程甲或乙)科;
  3. 中學會考取得14分或以上,其中包括中、英語文(課程甲或乙)科;
  4. 高等程度會考取得兩科AL或1科AL及2科AS及格,及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與英語運用科及格(即JUPAS中,七所大學的最低入學要求);
  5. 與(4.) 成績相同,惟英語運用科須取得D級(即JUPAS中,港大的最低入學要求)。

在分析語文分流對上述五項升學階梯的「勝算率」時,學生的五項背景因素均透過統計方法加以控制,包括(1) 學生小六派位成績、(2) 學生家庭社經地位、(3) 學生性別、(4) 同屆同學的平均小六派位成績,以及(5) 同屆同學的平均家庭社經地位。根據這些因素,研究探討相同背景的香港學生,被分派到中文或英文中學就讀對他們在多個升學階梯的「勝算率」所產生的影響。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初中分流全體中中生在達致以上五項資格的「勝算率」,均顯著地低於英中生。

其次,當中中生在高中被分流為(a) 高中轉英的中中生(CMI-E),即會考多數科目考英文卷及英文科考課程乙,或(b) 高中維持中中生(CMI-C),即會考多數科目考中文卷及英文科大多數考課程甲,兩者在五項晉升階梯的「勝算率」亦顯著地低於英中生,其中以CMI-C的「勝算率」最低。

當進一步探討造成中中生在多項教育晉升階梯的「勝算率」中的不利處境時,研究發現其中一個重要的成因是中中生在英文科考試成績上顯著落後於英中生,其中高考英語運用一科的成績尤其遜色。

最後,當是次研究結果連繫到整個跟踪研究的前兩期研究結果時(兩份研究報告的行政撮要可在教育局網頁中下載),就能對中學教學語言分流對中學生的學習有更全面的理解。



 

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曾榮光教授

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曾榮光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