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3月14日

中大教育学院发布研究结果:《教学语言政策对教育晋升的效果》

2008年3月14日
分享
列印

中大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曾荣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教育学院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研究资助局」资助,进行「公共政策研究」计划的其中一项研究,名为《教学语言政策对教育晋升的效果》(4009-PPR-2),由中大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曾荣光教授负责。是次研究为持续七年的跟踪研究的第三期,旨在探讨于1998年及1999入读中一的两届中学生,在参与中学会考、继而晋升中六课程并参加高等程度会考,以至最后取得本地八所大学入学资格,在这几个升学关卡之间的晋升机会。

研究方法

是次研究从100所中学(包括24所英文中学及76所中文中学)之中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追踪于1998/99年及1999/00学年入学的全体学生,从中一至中五参与会考及其后参与高等程度会考的升学过程。两届学生参与会考的样本分别约为一万五千人,参与高等程度会考的样本则分别约为五千人。

研究对这两届中学生在中学晋升到大学过程中的以下五个阶梯的成功机会(即胜算率)进行分析:

  1. 中学会考五科及格或以上,其中包括中、英语文(课程甲或乙)科;
  2. 中学会考取得8分或以上,其中包括中、英语文(课程甲或乙)科;
  3. 中学会考取得14分或以上,其中包括中、英语文(课程甲或乙)科;
  4. 高等程度会考取得两科AL或1科AL及2科AS及格,及中国语文及文化科与英语运用科及格(即JUPAS中,七所大学的最低入学要求);
  5. 与(4.) 成绩相同,惟英语运用科须取得D级(即JUPAS中,港大的最低入学要求)。

在分析语文分流对上述五项升学阶梯的「胜算率」时,学生的五项背景因素均透过统计方法加以控制,包括(1) 学生小六派位成绩、(2) 学生家庭社经地位、(3) 学生性别、(4) 同届同学的平均小六派位成绩,以及(5) 同届同学的平均家庭社经地位。根据这些因素,研究探讨相同背景的香港学生,被分派到中文或英文中学就读对他们在多个升学阶梯的「胜算率」所产生的影响。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初中分流全体中中生在达致以上五项资格的「胜算率」,均显着地低于英中生。

其次,当中中生在高中被分流为(a) 高中转英的中中生(CMI-E),即会考多数科目考英文卷及英文科考课程乙,或(b) 高中维持中中生(CMI-C),即会考多数科目考中文卷及英文科大多数考课程甲,两者在五项晋升阶梯的「胜算率」亦显着地低于英中生,其中以CMI-C的「胜算率」最低。

当进一步探讨造成中中生在多项教育晋升阶梯的「胜算率」中的不利处境时,研究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因是中中生在英文科考试成绩上显着落后于英中生,其中高考英语运用一科的成绩尤其逊色。

最后,当是次研究结果连系到整个跟踪研究的前两期研究结果时(两份研究报告的行政撮要可在教育局网页中下载),就能对中学教学语言分流对中学生的学习有更全面的理解。



 

中大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曾荣光教授

中大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曾荣光教授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