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9年12月16日

裘槎基金會頒發獎項予九位傑出科研學者

2019年12月16日
分享
列印

(此稿由香港中文大學代表裘槎基金會發出)

裘槎基金會向來自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大學(港大)及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的九位優秀學者頒發「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19」、「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20」及「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獎項,以表揚他們的卓越科研成就。

獲獎學者中,四位獲頒「裘槎前瞻科研大獎」,三位獲得「裘槎優秀科研者獎」及兩位授予「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獲獎名單如下: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19
周筠庭博士(城大)
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
郭駿傑博士(城大)
香港城市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
王宇鋒博士(港大)
香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助理教授
周仁杰博士(中大)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20
岑浩璋教授(港大)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
王建方教授(中大)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
姚望教授(港大)
香港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講座教授

「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
馬青雲教授(中大)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糖尿科主任
黃秀娟教授(中大)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19」得獎學者簡介

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周筠庭博士致力研究免疫系統如何對抗癌症,以設計新一代的癌症免疫療法。現時許多癌症類別均無法治癒,而且現有療法通常有毒性副作用。免疫療法是一種新療法,透過激發人體自身防禦機制以消除癌症,從而降低毒性。這種療法具有針對多種癌症的潛力,包括那些現時尚無治療方法的類別。周博士著重研究引發與形成免疫反應的先天免疫細胞,描繪並剖析分子路徑、基因調控網絡,以及調節抗癌免疫力的細胞之間相互作用。周博士領導的實驗室最終目標是開發疫苗及標靶治療方法,以加強人類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自身能力。(請按此參閱周筠庭博士簡歷)

香港城市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郭駿傑博士的研究主要發掘細胞內長鏈非編碼RNA的結構元件及互作基團是如何組織運作的。通過運用包括化學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結構生物學及基因組學的跨學科研究方法,郭博士將開創新的平台來識別及鑒定長鏈非編碼RNA在不同條件及細胞系的結構及相互作用。由於人類許多疾病顯示與長鏈非編碼RNA有關,因此本研究對有關結構及分子的新發現,將揭示生物學中長鏈非編碼RNA介導的基因調控和分子機制的嶄新及重要模式,令生物醫學及生物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請按此參閱郭駿傑博士簡歷)

香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助理教授王宇鋒博士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膠體自組裝,其目的是將膠體納米顆粒(食品、油漆、化妝品甚至電子產品中的必要成分)有效地組合在一起,形成1D到3D的超結構,應用於光子學、印刷、納米遞送以及微米機器等新興領域。目前,團隊其中一個主要研究策略是通過化學手段合成具有低對稱形狀的各向異性粒子,透過引入粒子之間特定且具有方向性的相互作用力,組裝成合理設計的複雜結構。具備低對稱性形狀的粒子有利於精確調控粒子的動力學,對製造活性材料非常有用,這些智慧材料具備移動、適應、變化等功能,可應用於模擬生物生命體的研究。(請按此參閱王宇鋒博士簡歷)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周仁杰博士一直致力研發無標記高靈敏度光學干涉顯微技術及其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自2017年加入中大後,周博士積極與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眼科醫院相關專科在TPM(Tomographic Phase Microscopy)領域密切合作。周博士及其團隊將進一步應用「活體層析相位顯微技術」(TPM for label-free in vivo imaging applications),開發「反射模式層析相位顯微鏡」,日後為活體組織成像帶來新突破。新技術無侵害性、可多次重複進行,並可實時檢視微小的細胞及組織,幫助醫護人員及早識別細微的病變,預防腫瘤形成。(請按此參閱周仁杰博士簡歷)

 「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20」得獎學者簡介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岑浩璋教授在微流體和軟物質方面的工作獲得國際認可,尤其在將全水相體系和液滴微流控相結合方面的開創性貢獻。他專注於液滴介面的工程設計,並由此開發新型的生物及細胞相容性材料。他的團隊率先使用微流控技術來生成和控制全水相乳液,顯示了其封裝精緻的活性生物分子以及模仿複雜生物液滴的能力。通過全水相乳液與液滴微流控技術的結合,可以設計並組裝具有優異生物相容性的生物材料,以及實現活性成分的精確定量可調節的輸送。獲裘槎優秀科研者獎資助,岑教授將組裝彼此相容的微液滴開發一種新型的生物材料,每個微小液滴把不同的活性成分例如細胞或生物大分子封裝並分隔開來。(請按此參閱岑浩璋教授簡歷)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王建方教授專注研究「膠體等離激元金屬納米顆粒」(colloidal plasmonic metal nanocrystals)在多種領域的應用,包括染色、光催化、超敏感應、局部光加熱、顏色切換、食品智能檢測標籤、食品安全檢測等。王教授及其團隊將開發可靠的「等離激元納米腔」建構方法,這種納米腔能將光的強度提升一萬倍以上,並具備特殊光學性質,可應用於提升食品、環境監測、醫藥、農業等不同範疇光譜檢測儀器的檢測靈敏度,以及用於設計新穎且廣泛用於通訊及電子儀器的LED屏幕、高靈敏度的可見及紅外光子探測器等。(請按此參閱王建方教授簡歷)

香港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講座教授姚望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固體中跟電子的內部量子自由度相關的物理現象,目前主要關注的是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中的自旋和能穀物理。他的工作開啟了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二維材料中的能穀光電子學,著眼於利用電子的能穀量子自由度來革新光電子器件的功能。獲裘槎優秀科研者獎資助,他將會在二維材料範德瓦爾斯異質結中基於普遍存在的納米尺度的莫爾條紋並結合電子和光激發的能谷自由度探索全新的光電調控原理。(請按此參閱姚望教授簡歷)

「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得獎學者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糖尿科主任馬青雲教授為內分泌、糖尿及代謝科的專家,近二十年來一直專注研究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他的研究旨在增加大眾對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的流行病學理解,並將其轉化為治理方案,改善對糖尿病人的護理。在裘槎基金資助下,馬教授期望利用現存的大型多組學、臨床數據,以及隊列研究進行獨立驗證,開發多基因風險評分工具,協助臨床預測糖尿病併發症和治療結果。(請按此參閱馬青雲教授簡歷)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黃秀娟教授為腸胃科專家,同為享譽國際的科研學者。她的研究集中在炎症性腸病,包括正在亞洲以至全球愈趨普遍的克隆氏症。黃教授的研究團隊最近證實,一種被視為帶有致病性的微生物於克隆氏症患者間流行。在裘槎基金會的支持下,黃教授的團隊將利用現存的生物資料庫,研究該微生物的特徵及如何成為病原體。研究項目將為克隆氏症患者開發新的預防途徑或藥物治療方向。(請按此參閱黃秀娟教授簡歷)

有關「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於2012年設立,旨在物色一批極具才華及學術成就足以在國際學術界競爭的學者,讓這批「明日之星」在學術成就剛起步階段,獲得支持,得以在科研、個人能力和專業上盡展所長,在專業領域內不斷精進,勇敢創新嘗試,為推動香港的教育和科研發展作出貢獻。每個獎項的科研基金上限為港幣500萬元,供五年研究之用。

有關「裘槎優秀科研者獎」/「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裘槎基金會於1997年設立「裘槎優秀科研者獎」,頒授予科研工作上有卓越表現的學者,「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則頒授予醫學或牙醫學科研工作具傑出表現的學者,以表揚他們的成就,並鼓勵他們在其研究領域取得更理想的成績。獎項經多位國際權威科學家嚴格評審各候選人的科研工作後,選出得獎者。每名「裘槎優秀科研者獎」/「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得獎者可獲港幣200萬元的科研基金;其所屬大學可獲資助另聘替代講師或臨床醫療人員執教一年,讓得獎者全職投入研究工作,「裘槎優秀科研者獎」的資助上限為港幣1,042,140元,「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則為港幣2,541,360元。

傳媒查詢:

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高級傳訊及公共關係經理吳文鳳
電話:3943 8896,電郵︰fiona-ng@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傳訊及公共關係主任馮秀芳
電話:3943 8892,電郵︰jessfung@cuhk.edu.hk

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高級經理(傳媒)尹慧筠
電話︰2859 2600,電郵︰melwkwan@hku.hk

傳訊經理鄭誼群
電話︰3442 6805,電郵︰cheng.karen@cit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