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7年4月19日

鼻形矯正術大幅改善鼻創傷病人的功能及外觀

2007年4月19日
分享
列印

「鼻」是面部的中心,有複雜的骨骼和軟骨架結,它被薄薄的肌肉和皮膚包裹著,是呼吸的重要器官,亦影響個人面容。但由於鼻子突出,所以它很容易遭受創傷。調查顯示,有39%的面部創傷都涉及鼻。

鼻子受傷可以阻塞呼吸,及損害容貌,一般的鼻骨創傷都是在受傷後兩星期內進行一個簡單的固定手術來治理,但是這個常規治療有機會不能解決因創傷而引起的複雜立體骨骼及軟骨變形,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亦顯示,病人在固定手術後,仍有容貌和鼻阻塞問題。歐洲的一項研究發現,41%接受固定手術的病人,在術後仍有鼻部變形問題。更甚是功能方面,若鼻腔持續呼吸不暢順,病人會多用口呼吸,因而引起口乾,久而久之會引致喉部發炎、口氣、蛀牙和鼻鼾。整體上的生理情況不太理想。那麼,病人有多滿意簡單的固定手術效果呢?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耳鼻咽喉科醫生,於2002年7月至2005年6月期間,在中大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訪問了因鼻創傷而進行固定手術的病人,評估他們對手術的滿意程度。有62 位病人接受訪問,平均年齡為27.7歲(介乎12-67歲),當中有50名男性(81%)、12名女性(19%)。五分一病人(21%)在接受固定手術後仍感到鼻塞,18個病人(29%) 仍不滿意鼻子外貌。當被問及若有機會可進行翻修手術,有三分一病人(29%)希望可以接受其他手術,以改善鼻呼吸和/或外貌。

負責這次臨床研究隊伍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耳鼻咽喉科助理教授洪致偉表示:「固定手術能滿足大部份鼻創傷人士的需要,但同時很多病人仍不滿意鼻子外觀、呼吸情況,或有人同時不滿意兩者。我們務必要留意這情況,為病人作出合適的治療安排。」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耳鼻咽喉科主管唐志輝教授補充:「因交通意外、襲擊或運動而造成的鼻創傷十分普遍,建議應評估病人情況,而決定是否使用固定手術作治療。但是有些時候應採用一個更正式的鼻中隔骨鼻形矯正術(鼻形矯正術),例如若創傷同時觸及鼻子的骨骼和軟骨架構,應考慮在治療初段進行鼻中隔骨鼻形矯正術。」

鼻中隔骨鼻形矯正術是一個較大型的手術選擇,它可以完全重修整個複雜的骨骼和軟骨結構,除了可以矯正鼻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同時回復正常鼻功能。重整鼻形和鼻功能可提昇個人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接觸時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