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News Centre

26 Dec 2007

中大理學院培訓科學小精英揚威國際科學比賽 (Chinese Version Only)

26 Dec 2007
Share
Print

左起: 中大理學院副院長吳基培教授、院長關海山教授和副院長潘偉賢教授,以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生物科主任梁嘉明博士。

兩位科奧賽得獎同學攝於中大實驗室。 前為浸信會呂明才中學黃天慧同學,後為加拿大國際學校馮俊皓同學。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培訓中學生參加早前舉行的「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比賽(科奧賽),奪得1銀5銅的佳績。

是次代表香港參賽的6位同學平均只有15歲,從來自世界38個地區的200名科學精英中脫穎而出,取得六項殊榮。為提升參賽同學的科學知識水平及參賽技巧,中大理學院受教育局委託,特別派出8位教授及導師,設計一個為期約6個月達160小時的密集式培訓課程,並肩負教學工作,務求於短期內傳授同學有關物理、生物及化學等達預科程度的知識,以豐富同學的知識迎戰。

6位代表是從數百名參加中大理學院「S3-4科學英才精進計劃」及教育局「香港科學青苗獎」的學生中,經多個階段的嚴謹篩選過程而選拔出來,可說是精英中的精英。為了讓學員能夠兼顧學業及課外活動,大部份課堂編排於暑假及週末進行。除課堂講授外,理學院更安排學員到設備完善的實驗室接受實驗培訓,結合實踐與理論以強化學員的知識。同時,亦對課程的內容及安排進行了多次的評估,務求達致最佳的效果。

香港學生能夠在這項國際賽中取得驕人成績,實有賴多方面的協作及努力。學生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對科學知識的追求固然重要,家長的支持及老師在教學上的配合亦不可或缺。此外,政府對培訓資優學生的大力推動及大學所提供的協助亦是成功的重要關鍵。中大理學院副院長吳基培教授表示,香港中學生的科學基礎普遍不俗,而資優學生在學習上已習慣「走前兩步」,憑藉其天賦,再加上悉心栽培指導,可讓他們的潛能得到進一步提升。他說:「中大理學院一直致力配合香港優質教育的發展,多年來累積了培訓中學尖子及推動科普教育的豐富經驗,在發展資優教育方面已有穩健的基礎。我們樂意運用這方面的專長及經驗,為資優學生提供專業的科學培訓,以促進香港資優教育的發展。」

一直以來,中大理學院均有參與推動本地的科學教育工作,舉辦各項資優培訓課程,例如數學系的「數學英才精進課程」、物理系的「物理英才精進課程」、以至近期的「S3-4科學英才精進計劃」、「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比賽訓練課程」和即將於2008年舉行的「特別資優學生培訓課程」。透過不同的培訓活動,讓中學尖子在大學學者的悉心誘導下,利用大學完善的科研設備及資源,及早發揮其優秀的科學潛能,建立正確的科研態度及方向。

另外,理學院亦特別成立了科學教育促進中心,透過不同的科學普及活動,如夏令營、講座、網上教學及出版工作等,推廣科普教育,為提升香港整體的科學水平及認知作出貢獻。



左起: 中大理學院副院長吳基培教授、院長關海山教授和副院長潘偉賢教授,以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生物科主任梁嘉明博士。

左起: 中大理學院副院長吳基培教授、院長關海山教授和副院長潘偉賢教授,以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生物科主任梁嘉明博士。

 

兩位科奧賽得獎同學攝於中大實驗室。
前為浸信會呂明才中學黃天慧同學,後為加拿大國際學校馮俊皓同學。

兩位科奧賽得獎同學攝於中大實驗室。 前為浸信會呂明才中學黃天慧同學,後為加拿大國際學校馮俊皓同學。

 

Download all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