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News Centre

8 Aug 2012

中大工程學生嶄新「智能公交到站預測系統」設計意念 為巿民提供交通便利於「兩岸四地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勇奪佳績 (Chinese version only)

8 Aug 2012
Share
Print

黃卓榮(左)及周梓浲介紹「智能公交到站預測系統」的設計意念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中)與兩位得獎同學合照

左起:羅建勛 、周梓浲及黃卓榮攝於杭州浙江大學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分秒必爭,追趕巴士上班正是不少香港人的生活寫照。香港雖然擁有高度密集及多元的公共交通網絡,但現時仍未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系統,可以讓巿民準確預知巴士到站的時間。三名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的學生最近參加由浙江大學主辦的「未來科技城‧蒲公英」兩岸四地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憑藉其創新的商業計劃「智能公交到站預測系統」,擊敗北大、復旦、台大等著名學府,在一百多名參賽學生中奪得二等獎,是港澳地區參賽項目中的最佳成績。

三名得獎學生周梓浲、黃卓榮及羅建勛都是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二年級生。他們針對目前本港巴士服務及報站系統的情況,構思出「智能公交到站預測系統」,旨在為巿民提供高度準確、實時、全面可靠的公共交通信息。該系統主要由三大裝置組成,包括巴士報站系統、里程計算系統及載客量計算器。每當巴士到達車站,里程計便會重新計算下一個相鄰車站的距離,巴士之前行走時產生的距離誤差並不會隨之而累積;而載客量計算器則以紅外線偵測上車及下車的人數,以計算巴士的載客量。透過巴士到站預測系統,巿民可於巴士站的顯示屏預知即將到站巴士的位置、車站的距離,以及車輛到站前的實際載客量,從而更準確掌握所需的候車時間,以決定繼續等候還是轉搭其他交通工具。該系統可讓巿民更有效控制個人出行時間,大幅節省不必要的苦候;還有助公共巴士機構按照最新錄得的乘客數量隨時增減巴士的班次,藉此提升服務質素,緩解交通堵塞。 

周梓浲同學表示:「我與隊友多次親身乘搭不同路線的巴士,分析香港高樓分布情況及路面環境,又不斷於網上的交通論壇收集資料,了解乘客的需要。其後,我們構思設計一個精確而全面的公共交通預測系統,並計劃將之配置在手機應用程式,讓使用者足不出戶就能即時掌握巴士到站時間等資料。相比一般利用全球定位系統 (GPS)技術製造的『預測系統』,我們的設計概念可以避免因高樓及玻璃幕牆反射引致的信號誤差,更適合用於高樓林立的都市。此外,系統裝置佔用的空間及安裝成本不多,大部分車輛已有內置電子里程計,加上系統本身可帶來的廣吿收益,令整個系統的運作極為合乎經濟效益。」中大團隊期望日後可實踐這個設計理念,進一步改善到站時間的計算誤差,並將之推廣至大中華地區,持續優化社區的公共交通網絡。

是次比賽以「創意設計」為題,共有來自兩岸四地13所著名院校一百多名學生參加,各參賽隊伍需展示自主開發的創意作品與商業方案設計,參賽院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台灣大學、台灣成功大學和浙江大學等。

中大的得獎作品由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周藍珺指導,他對三位參賽同學的傑出表現感到非常驕傲,並表示是次比賽為有志創業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和交流平台,充分展現中大學生無限的創意思維、團隊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演說能力。

中大向來重視及支持學生的創新精神,設有創業研究中心、創新科技中心和校長杯創業比賽等,鼓勵學生發揮創業意念。工程學院亦一直積極提供適切支援,如舉辦創業比賽及協助學生申請創業經費,藉以培養工程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



黃卓榮(左)及周梓浲介紹「智能公交到站預測系統」的設計意念

黃卓榮(左)及周梓浲介紹「智能公交到站預測系統」的設計意念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中)與兩位得獎同學合照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中)與兩位得獎同學合照

 

左起:羅建勛 、周梓浲及黃卓榮攝於杭州浙江大學

左起:羅建勛 、周梓浲及黃卓榮攝於杭州浙江大學

 

Download all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