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4年5月2日

香港中文大學綠色校園再奪「香港環保卓越計劃」金獎殊榮

2014年5月2日
分享
列印

中大成立香港首個氣候變化博物館,免費開放予公眾及團體參觀。

大學在2012年推出學界第一個大型的綠色辦公室計劃,在大學全體高層的領導和推動下,至今已有100多個辦公室及學生組織主動參與,人數超過4,000人。

中大鼓勵步行,校園遍佈步行捷徑,多幢建築物設有行人天橋和快速升降機,連接校園不同區域。圖為位於獲得MIPIM亞洲2013大獎中「最佳都市活化項目」最高榮譽金獎的康本國際學術園的自動扶手電梯。

中大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教學:建築學院由2013年1月起舉辦永續栽培工作坊,讓參與的師生在天台上種植有機蔬菜,圖為2013年3月25日沈祖堯校長與學生於天台花園舉辦的收成禮合照。

中大致力源頭減廢:自2013年起,贊助各迎新營籌委設計水樽,分發予3,000多個學生,宣揚自擕(BYO)文化,鼓勵減少使用即棄膠樽水。

署理校長華雲生教授代表中大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頒獎。

(左起)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處長何婉兒女士、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署理校長華雲生教授、校園環境委員會主席朱利民教授、物業管理處處長譚必成先生

(左起)物業管理處處長譚必成先生、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處長何婉兒女士、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校園環境委員會主席朱利民教授、物業管理處可持續發展經理范佐政先生、物業管理處項目協調員陳雪琴小姐

(左起)物業管理處處長譚必成先生、校園環境委員會主席朱利民教授、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處長何婉兒女士、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林超英先生、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物業管理處可持續發展經理范佐政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今天(5月2日)榮獲「2013香港環保卓越計劃」公營機構及公用事業界別的「界別卓越獎」金獎。繼2009年成為香港第一間獲頒金獎的公共機構後,中大今次再度參賽,成功再次摘得桂冠,成為公營機構及公用事業界別中唯一兩奪殊榮的機構,足見中大在環保工作上的投入和堅持,成績斐然,備受認同。 

「2013香港環保卓越計劃界別卓越獎」共有八百九十六所機構參與角逐,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屆。參賽機構須通過三重評選,除提交詳盡的環保表現資料外,還需接受評核人員實地考察,再經一個由商會、政府部門及專業團體代表組成的評審團作最後面試。評審準則主要包括環保領導、環保計劃與表現及夥伴協作三方面。 

中大師生在節能、節水、減廢、保育生態及改善環境等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並與供應商及飯堂緊密合作,推廣環保採購、低碳飲食和減少廚餘。除了全方位在校內推行環保設施和教育,中大更衝出校園,為香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公民教育。 

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表示:「作為一間大學,我們肩負教育和社會責任,我們必須以身作則,努力不懈,讓中大校園繼續成為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模範,讓我們的師生校友繼續成為香港的綠色先鋒。」 

綠色建設 屢獲認證 

早在2010年,中大已制定長遠的校園可持續發展藍圖,承諾在2025年將校園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補充,大學近年推出不少環保政策,包括規定新建築物以達到香港建築環保評估法(BEAM)或綠建環評(BEAM Plus)的最高「白金級」為目標,從各方面減低建築物對環境的影響。中大投入了大量資源,現時已有十六幢新建樓宇達到BEAM或BEAM Plus綠色建築標籤的「白金」或「金」級別。 

綠色文化 全民投入 

除了在校園積極進行綠色建設,中大近年更致力在校內、校外推動綠色文化,低碳生活,並推出多個讓全校師生參與的運動和計劃,從改變個人行為及生活態度入手,鼓勵全民參與,身體力行,進一步深化校內可持續發展文化。 

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處長何婉兒女士特別介紹在2012年推出的「綠色辦公室計劃」,影響尤其深遠。計劃鼓勵校內各辦公室從節約能源、減少廢物、環保採購、提高環保意識及參與四方面作出行動,目前已有一百多個辦公室及學生組織主動參與,涉及人數四千多人。去年推出的「中大綠色達人」計劃,將綠色行動推至個人層面,鼓勵教職員和學生在日常生活細節中實踐環保。中大也規定每個部門委派最少一位能源監察員,推動節能措施。同時,大學革新並推出電子版《續綠中大》,將本港和海外可持續發展的新議題,發放至十三萬師生校友讀者。 

綠色教育 推及社區 

中大於 2012年亦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開展為期五年的「地球保源行動」,以中小學和非政府團體為對象,推行環保教育及碳審計工作,又定期舉辦公開講座、論壇和嘉年華,並於2013年成立香港首個氣候變化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 

於2008年開始推行的「香港環保卓越計劃」,由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及九個機構合辦,並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贊助,旨在表揚不同界別推行全面環保管理的成就。2013年計劃設有十二個大型企業的界別及四個中小型企業的界別,每個界別各設有金、銀、銅獎及優異獎。 

綠色中大 成績斐然 

以2005年為基年計算,2012的環保進度如下:

  • 人均用電量減少18%,累計減少的碳排放相等於51萬棵樹一年吸收量;
  • 人均都市固體廢物量大減67%;
  • 人均用水量減少35%;
  • 人均用紙量大減42% (與2006年相比);
  • 校園內再生能源設施的發電能力為香港大專院校中最高 

大學已定下長遠目標,以2005年的數據為基礎,務求在2025年把中大人均能源消耗量減少25%,及將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

欲了解大學可持續發展措施詳情,請瀏覽「中大可持續發展」網頁:
http://www.cuhk.edu.hk/sustainability/



中大成立香港首個氣候變化博物館,免費開放予公眾及團體參觀。

中大成立香港首個氣候變化博物館,免費開放予公眾及團體參觀。

 

大學在2012年推出學界第一個大型的綠色辦公室計劃,在大學全體高層的領導和推動下,至今已有100多個辦公室及學生組織主動參與,人數超過4,000人。

大學在2012年推出學界第一個大型的綠色辦公室計劃,在大學全體高層的領導和推動下,至今已有100多個辦公室及學生組織主動參與,人數超過4,000人。

 

中大鼓勵步行,校園遍佈步行捷徑,多幢建築物設有行人天橋和快速升降機,連接校園不同區域。圖為位於獲得MIPIM亞洲2013大獎中「最佳都市活化項目」最高榮譽金獎的康本國際學術園的自動扶手電梯。

中大鼓勵步行,校園遍佈步行捷徑,多幢建築物設有行人天橋和快速升降機,連接校園不同區域。圖為位於獲得MIPIM亞洲2013大獎中「最佳都市活化項目」最高榮譽金獎的康本國際學術園的自動扶手電梯。

 

中大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教學:建築學院由2013年1月起舉辦永續栽培工作坊,讓參與的師生在天台上種植有機蔬菜,圖為2013年3月25日沈祖堯校長與學生於天台花園舉辦的收成禮合照。

中大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教學:建築學院由2013年1月起舉辦永續栽培工作坊,讓參與的師生在天台上種植有機蔬菜,圖為2013年3月25日沈祖堯校長與學生於天台花園舉辦的收成禮合照。

 

中大致力源頭減廢:自2013年起,贊助各迎新營籌委設計水樽,分發予3,000多個學生,宣揚自擕(BYO)文化,鼓勵減少使用即棄膠樽水。

中大致力源頭減廢:自2013年起,贊助各迎新營籌委設計水樽,分發予3,000多個學生,宣揚自擕(BYO)文化,鼓勵減少使用即棄膠樽水。

 

署理校長華雲生教授代表中大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頒獎。

署理校長華雲生教授代表中大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頒獎。

 

(左起)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處長何婉兒女士、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署理校長華雲生教授、校園環境委員會主席朱利民教授、物業管理處處長譚必成先生

(左起)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處長何婉兒女士、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署理校長華雲生教授、校園環境委員會主席朱利民教授、物業管理處處長譚必成先生

 

(左起)物業管理處處長譚必成先生、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處長何婉兒女士、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校園環境委員會主席朱利民教授、物業管理處可持續發展經理范佐政先生、物業管理處項目協調員陳雪琴小姐

(左起)物業管理處處長譚必成先生、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處長何婉兒女士、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校園環境委員會主席朱利民教授、物業管理處可持續發展經理范佐政先生、物業管理處項目協調員陳雪琴小姐

 

(左起)物業管理處處長譚必成先生、校園環境委員會主席朱利民教授、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處長何婉兒女士、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林超英先生、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物業管理處可持續發展經理范佐政先生

(左起)物業管理處處長譚必成先生、校園環境委員會主席朱利民教授、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處長何婉兒女士、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林超英先生、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物業管理處可持續發展經理范佐政先生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