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9年1月6日

中大研究揭示癌細胞的死亡逆轉過程

2009年1月6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中大生物系博士研究生鄧浩林先生 中大生物系教授馮明釗教授 中大研究事務委員會主席黃乃正教授 中大理學院院長關海山教授 中大生物系系主任胡應劭教授

左起:中大生物系博士研究生鄧浩林先生、馮明釗教授和碩士研究生袁家良先生

左起:馮明釗教授、鄧浩林先生和袁家良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癌細胞能夠從一種廣泛認為不可逆轉的死亡過程中存活。此項突破性的發現將刊載於本月七日發行的最新一期國際權威雜誌《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中大的研究人員分別以三種可引發細胞自殺(細胞凋亡)的化學物,誘導人類的子宮頸癌、皮膚癌、肝癌、乳癌及前列腺癌的細胞凋亡,藉此了解癌細胞能否在經過被視作無法逆轉的死亡臨界點之後仍然存活。

研究結果顯示,儘管化學物引發癌細胞凋亡,一旦將誘發細胞自殺的化學物除去,即使癌細胞已經過了被科學界認為具關鍵性而又不可逆轉的死亡徵兆檢測點,仍然能夠生存。這些死亡徵兆檢測點包括細胞萎縮、線粒體(細胞能量工廠)結構破壞和斷裂、細胞核收縮,以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一組關鍵的「劊子手」蛋白質)的活化。

癌細胞在這些關鍵的死亡徵兆出現後,仍能回復原本的形態和功能,並且能繼續存活及進行分裂。癌細胞只有在細胞核解體後才無法復原,亦即是正常細胞自殺過程的末段。

這項研究揭示了癌細胞可能利用一種意料不及而迄今尚未認識的新機制來逃避化療藥物的殺傷。

領導這項研究的中大生物系馮明釗教授表示:「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多種不同類型的癌細胞均可從凋亡過程中復原,證明癌細胞可能利用某種未知的逃避機制使自己在化療後繼續存活。」

「我們的發現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並正在研究控制癌細胞死亡逆轉的機制。解決這些問題將為我們對抗癌症提供新的標靶療法。」馮教授強調。

英國癌症研究院癌信息主管Lesley Walker博士亦對這項研究給予高度評價:「這項突破性的發現為我們研發新的癌症治療研究,勾畫出一幅全新的研究路線圖,並將在我們抗擊癌症的戰爭中構成舉足輕重的作用。」

化療是現時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原理是透過藥物促使癌細胞凋亡。然而,癌症在療程之間或會復發。這現象主要歸咎於三大原因:癌細胞之凋亡控制程序缺陷、癌細胞發展出抗藥性,以及藥物不能有效滲透達深層腫瘤組織。上述的新發現揭示另一個導致癌症復發的可能原因,並為對抗癌症提供新線索。



左起:
中大生物系博士研究生鄧浩林先生
中大生物系教授馮明釗教授
中大研究事務委員會主席黃乃正教授
中大理學院院長關海山教授
中大生物系系主任胡應劭教授

左起: 中大生物系博士研究生鄧浩林先生 中大生物系教授馮明釗教授 中大研究事務委員會主席黃乃正教授 中大理學院院長關海山教授 中大生物系系主任胡應劭教授

 

左起:中大生物系博士研究生鄧浩林先生、馮明釗教授和碩士研究生袁家良先生

左起:中大生物系博士研究生鄧浩林先生、馮明釗教授和碩士研究生袁家良先生

 

左起:馮明釗教授、鄧浩林先生和袁家良先生

左起:馮明釗教授、鄧浩林先生和袁家良先生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