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2年3月19日

中大教授擔任中方首席科學家主持中歐合作「龍計劃」項目 監測青藏高原冰凍圈的演變

2012年3月19日
分享
列印

國家科技部部長萬剛院士(中)、中大太空所所長林琿教授(右)和副所長黃波教授在國家遙感中心三十周年慶典中合照。

林琿教授(左)與蒞臨中大太空所參加學術交流的德國空間局Bamler教授(右三)、意大利米蘭理工Rocca教授(右二)和美國加州理工大學Hensley教授共同探討國際合作計劃。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太空所)林琿教授領導的雷達干涉科研組,獲邀參與中國國家科技部與歐洲空間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合作的「龍計劃」第三期(2012至2016年),將獲得由歐洲衛星與中國衛星接收的研究區高質量數據。林琿教授的研究項目為「利用綜合對地觀測方法監測青藏高原冰凍圈的演變」,利用微波遙感、光學遙感和地面測量技術,探索中國青藏高原冰凍圈的演化模式,並通過方法探索和虛擬地理環境系統(VGE)集成,重點研究冰川、凍土和高原內陸湖的動態交互相應和回饋機制。

「龍計劃」是目前中國在對地觀測領域最大的國際合作計劃,於2004年啟動,內容涉及對地觀測方法研究、技術培訓、學術交流和數據共享等多方面。「龍計劃」項目由國家遙感中心(NRSCC)和歐洲空間局對地觀測部主持,為中歐科學家提供參與中國、歐洲空間局和第三方組織對地觀測數據的研發和方法研究的合作平台。該計劃的第三期專項現已徵集完成,獲批准的項目將於本年7月正式啟動。

林琿教授的研究團隊憑藉其前沿科研目標、雄厚實力和完善的研究計劃贏得「龍計劃」專家委員會的青睞。該團隊由來自中方四所大學/研究所(中大、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所、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和歐方三隊科研團隊(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荷蘭Delft理工大學、德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組成,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地學分析、地質、對地觀測、水文和冰凍圈的研究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數據處理經驗。項目的目標是透過遙感方法和數據分析與挖掘,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和中國的可持續規劃提供科學支持,例如水資源動態平衡和大型工程的安全運營。

中大太空所是國家遙感中心的香港基地,多年來承擔了國家多項科研計劃,包括中國南海海洋環境與珠江三角洲環境的遙感與虛擬地理環境研究,並成功組織珠江三角洲環境遙感隊伍的交流與合作,積極組織包括香港學者在內的中國科研人員參與國際重要的科研計劃。



國家科技部部長萬剛院士(中)、中大太空所所長林琿教授(右)和副所長黃波教授在國家遙感中心三十周年慶典中合照。

國家科技部部長萬剛院士(中)、中大太空所所長林琿教授(右)和副所長黃波教授在國家遙感中心三十周年慶典中合照。

 

林琿教授(左)與蒞臨中大太空所參加學術交流的德國空間局Bamler教授(右三)、意大利米蘭理工Rocca教授(右二)和美國加州理工大學Hensley教授共同探討國際合作計劃。

林琿教授(左)與蒞臨中大太空所參加學術交流的德國空間局Bamler教授(右三)、意大利米蘭理工Rocca教授(右二)和美國加州理工大學Hensley教授共同探討國際合作計劃。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