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0年1月29日

光纖之父返故園 –前校長高錕教授榮歸中大為諾獎展覽揭幕

2010年1月29日
分享
列印

劉遵義校長於去年十月赴美,代表中大向高錕教授伉儷致賀,並送上由中大偉倫榮譽藝術講座教授、著名漢學家饒宗頤教授親書的字畫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諾貝爾頒獎典禮後,高錕教授伉儷喜悅地展示諾貝爾獎牌和獎狀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高錕教授的諾貝爾獎牌和獎狀。獎狀左邊是藝術家Sture Berglund特別獻給高教授而的畫作,描繪的是瑞典最北端波羅的海在冬至時分的海面。該處鄰近北極圈,半年時間不見日光,另半年則日光長照。作者以畫中在水平線上泛起的一線陽光比喻高錕教授的成就帶動科技的發展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高錕教授的諾貝爾獎狀封面上的圖案,是以其英文姓名「Charles Kuen Kao」的縮寫「C、K、K」設計而成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十分榮幸,得蒙前校長高錕教授伉儷應邀返港。他們將於下周五(2月5日)蒞臨中大校園,主持「桂冠學人返故園——中大前校長兼諾貝爾獎得主高錕教授成就展」開幕典禮,此為高錕教授自去年獲頒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後首次在港公開露面。當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兼大學監督曾蔭權博士、中大校董會主席鄭海泉博士、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以及兩位中大博文講座教授兼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和莫理斯爵士將為主禮嘉賓。大學將透過光纖通訊技術在網上直播典禮,各界人士屆時可實時在大學網頁(http://www.cuhk.edu.hk/cpr/charleskao)收看,一睹「光纖之父」的風采。

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歡迎前校長高錕教授伉儷載譽榮歸,並讚揚高教授為中大以至全球華人之光:「高校長載譽返故園,中大上下無不感到振奮鼓舞。高教授與中大結緣近四十載,一手創立電子學系,大力促進工程學院的發展,為中大成為世界級研究型綜合大學奠定堅實基礎。他首度提出光導纖維在通訊上應用的基本原理,並開發了實現光通訊所需的輔助系統,促成互聯網的出現。他憑藉對光纖通訊的偉大貢獻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確是實至名歸,我謹代表全體師生校友,衷心感謝高教授為中大帶來崇高的榮耀。」劉校長亦勉勵年輕人以高教授為學習榜樣,專心治學,造福社會。

中大蒙高教授厚愛,惠贈其諾貝爾獎牌和獎狀及其他十八項珍貴獎牌。大學決定舉辦公開展覽,將當中多項獎牌開放予師生、校友及公眾參觀,讓各界一同分享高教授的榮譽。

展覽還會以多媒體形式,呈現高教授的生平及卓越成就,增加巿民對其學術生涯及對光纖通訊技術劃時代貢獻的認識。其間,將會播放高錕教授在斯德哥爾摩領獎的情況、高夫人代為主講的諾貝爾獎講座,以及一些高教授在中大校長任內的活動片段,讓大眾重溫高教授的點滴。

會場亦會設置六組介紹高錕教授的主題展板,重點如下:

一、高錕教授生平:「光纖之父」一生從成長、求學、埋首研究光纖及帶領中大取得長足進步的歷程,到其成就改變世界、廣獲認同,以及退休生活等各階段的事蹟,圖文並茂,一一展示,讓巿民從多角度認識高教授。重點展出他於1966年發表的開創性論文,首度提出以光纖為光通訊的導體,開啟光纖通訊的新時代。

二、諾貝爾獎專區:展出多幀第一手由斯德哥爾摩送抵香港、極具觀賞價值的諾獎頒獎典禮及講座的圖片和資料,如諾貝爾周活動簡介、典禮程序、講稿、物理學獎得主宣傳海報,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賀函,當中不乏國際政要的祝賀,如英國首相白高敦先生、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及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教授等。

三、高錕教授與中大的淵源:展示高教授任中大校長九年間的重要建樹,以及一些相關刊物及私人物品,如名片及他在1985年獲授中大榮譽博士銜時所穿的禮袍,讓大眾了解高教授與中大的深厚情誼;此外,亦會展示他創中大校長先河、為加強校內溝通致全體師生的多封公開信。

四、光纖科技的發展:中大工程學院的光科技專家將回顧光纖的早期發展歷史,並展望未來的新科技,大眾可從深入淺出的介紹認識高教授於1966年發表有關光纖通訊的初期研究、中大光科技研究所如何推進光纖科技的研究,以至未來新穎的光纖科技發展,如全光網絡建構、高容量數據傳輸、高速光訊號處理、光纖科技在無線通訊的發展,以及最新的納米光器件等。

五、高錕教授的著作:本部分將展出他的自傳,及他親撰的十多本關於光纖、內地及本港高科技發展的著作,呈現這位學者的豐富著述。

六、科學巨人多面觀:展出高教授手書的講座筆記、親手製作的陶瓷器皿等,讓公眾一瞥其生活點滴及鮮為人知的藝術造詣。 展覽將於下周六(2月6日)起至3月20日假大學圖書館地下展覽廳舉行,費用全免,歡迎巿民參觀。開放時間如下:

星期一至五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星期六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日 下午1時至6時

農曆年期間開放時間:

2月13至16日(除夕至年初三) 休館
  2月17至19日(年初四至初六)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2月20日(年初七)

上午10時至下午4時



劉遵義校長於去年十月赴美,代表中大向高錕教授伉儷致賀,並送上由中大偉倫榮譽藝術講座教授、著名漢學家饒宗頤教授親書的字畫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劉遵義校長於去年十月赴美,代表中大向高錕教授伉儷致賀,並送上由中大偉倫榮譽藝術講座教授、著名漢學家饒宗頤教授親書的字畫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諾貝爾頒獎典禮後,高錕教授伉儷喜悅地展示諾貝爾獎牌和獎狀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諾貝爾頒獎典禮後,高錕教授伉儷喜悅地展示諾貝爾獎牌和獎狀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高錕教授的諾貝爾獎牌和獎狀。獎狀左邊是藝術家Sture Berglund特別獻給高教授而的畫作,描繪的是瑞典最北端波羅的海在冬至時分的海面。該處鄰近北極圈,半年時間不見日光,另半年則日光長照。作者以畫中在水平線上泛起的一線陽光比喻高錕教授的成就帶動科技的發展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高錕教授的諾貝爾獎牌和獎狀。獎狀左邊是藝術家Sture Berglund特別獻給高教授而的畫作,描繪的是瑞典最北端波羅的海在冬至時分的海面。該處鄰近北極圈,半年時間不見日光,另半年則日光長照。作者以畫中在水平線上泛起的一線陽光比喻高錕教授的成就帶動科技的發展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高錕教授的諾貝爾獎狀封面上的圖案,是以其英文姓名「Charles Kuen Kao」的縮寫「C、K、K」設計而成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高錕教授的諾貝爾獎狀封面上的圖案,是以其英文姓名「Charles Kuen Kao」的縮寫「C、K、K」設計而成 (請註明相片來源為香港中文大學。相片只供編採之用,嚴禁轉發作商業用途)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