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5年12月6日

中大醫科生向最年輕「無言老師」致敬

2015年12月6日
分享
列印

本年度14位「無言老師」功成身退,近百位親友及中大醫科生出席撒灰儀式,向他們致敬。

將軍澳紀念花園設立遺體捐贈者專用紀念牆,表掦「無言老師」貢獻醫學研究的無私精神。

朱瑋恆是計劃推出以來最年輕的一位老師,因先天沒有頭蓋骨,生命只維持了10小時。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日前(11月28日)於將軍澳紀念花園舉辦撒灰儀式,告別本年度14位「無言老師」,當中包括只有10小時生命的先天無頭蓋骨初生嬰兒朱瑋恆,他是「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推出以來最年輕的老師。 

當日近百位「無言老師」的親友及中大醫科生出席儀式,先由學生代表分享及感謝「無言老師」捨身相授,再由捐贈者家屬撒灰,象徵「無言老師」功成身退。參與是次撒灰儀式的朱瑋恆是「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推行以來最年輕的一位老師。瑋恆先天沒有頭蓋骨,出生後生命只維持了10小時。先天無頭蓋骨屬於醫學上罕見的例子,有機會是在胎兒形成時受維他命A水平或其他化學物質影響,導致胎兒的神經管異常,影響整個神經系統及頭部發展。瑋恆的父母在孩子過身後決定捐贈其遺體成為「無言老師」,讓瑋恆的遺體部份製成標本,有助醫學知識發展。

主持撒灰儀式的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陳新安教授表示:「我們很感謝一眾捐贈遺體的先人及其家屬,因為你們每一位的無私奉獻,成就了醫科生的寶貴學習經驗。就像瑋恆一樣,雖然生命短暫,但他的標本能讓我們了解何謂神經管異常,比以往只能透過圖畫或相片學習感受更深。我們尤其感謝瑋恆的父母,因為我們明白父母要決定捐贈剛夭折的嬰兒遺體必定是艱難的決定,他們的決定讓醫科生以至社會大眾對生命有更多反思。」 

中大醫學院自2011年推行「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旨在鼓勵公眾辭世後捐贈遺體作醫科教學用途。遺體捐贈者在離世後將遺體奉獻教育,不單讓醫科生學習專業的知識及技術,更可在過程中培育他們的品德及對人的尊重。 

隨著香港市民對生死教育的認識和生前規劃日漸普及,近年遺體捐贈及登記人數不斷上升。遺體捐贈數目由計劃推行前每年四至五位,增加至近年每年八十位以上;捐贈登記方面則由計劃推行前每年十多人,躍升至每年約三千人以上登記,這全賴社會大眾對遺體捐贈持更開放態度。有見市民反應踴躍及登記者漸趨年輕化,「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現設有網上登記。 

「無言老師」計劃能夠成功推行,實有賴各界幫助,其中包括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華永會)在將軍澳紀念花園設立遺體捐贈者專用紀念牆及「無言老師」撒灰區,並資助中大購買設備改善解剖教學及增加貯存空間。華永會亦於今年度資助中大醫學院和社會工作學系,於上月展開為期一年的遺體捐贈文化研究,以提升「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的服務質素及了解遺體捐贈者家屬在參與計劃前後的心路歷程。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內容及登記的詳情,可瀏覽網站:www.sbs.cuhk.edu.hk/bd/



本年度14位「無言老師」功成身退,近百位親友及中大醫科生出席撒灰儀式,向他們致敬。

本年度14位「無言老師」功成身退,近百位親友及中大醫科生出席撒灰儀式,向他們致敬。

 

將軍澳紀念花園設立遺體捐贈者專用紀念牆,表掦「無言老師」貢獻醫學研究的無私精神。

將軍澳紀念花園設立遺體捐贈者專用紀念牆,表掦「無言老師」貢獻醫學研究的無私精神。

 

朱瑋恆是計劃推出以來最年輕的一位老師,因先天沒有頭蓋骨,生命只維持了10小時。

朱瑋恆是計劃推出以來最年輕的一位老師,因先天沒有頭蓋骨,生命只維持了10小時。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