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1年8月4日

中大發現脂肪肝患者患大腸瘜肉機會較高

2011年8月4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中大肝臟護理中心主任兼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力元教授及該系副教授黃煒燊教授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在香港,每四人便有一人患有脂肪肝。脂肪肝初期為單純脂肪化(即肝臟有脂肪積聚),對患者身體無不良影響。若脂肪肝處於活躍(發炎)階段,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簡稱NASH),便有機會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脂肪肝與肥胖、糖尿病及系統性發炎等有密切關係,而這些因素均與癌症息息相關。流行病學研究亦發現,脂肪肝患者因癌症死亡的數字有上升趨勢。 

在衛生防護中心的2008年香港新增癌症記錄中,大腸癌佔16%,為本港第二最常見癌症。大腸癌雖常見,但同樣是最能夠預防的癌症之一。大腸瘜肉在未有變化前是良性的,當轉變成嚴重瘜肉後,最終會惡化成大腸癌。換句話說,若能及早發現並清除未有變化的瘜肉,便可預防癌症及死亡。根據大部分國際指引的建議,一般人士可於50歲開始接受大腸癌瘜肉普查。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肝臟護理中心的研究人員,於2008至2010年間在社區及醫院邀請了共380位年齡介乎40至70歲,分別患有脂肪肝及健康的對照組人士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患有脂肪肝的人士,患瘜肉及嚴重瘜肉機會較高,惡化機會亦較大。另外,相對於對照組,脂肪肝患者的瘜肉較常在右側大腸出現。此位置的瘜肉只有大腸鏡才能發現,若使用乙狀結腸鏡,便不能發現右側大腸的瘜肉。(見表一) 

(表一) 

大腸鏡檢查

發現良性瘜肉

發現嚴重瘜肉

瘜肉位於右側大腸

脂肪肝患者(199人)

69人(35%)

37人(19%)

47人(68%)

對照組(181人)

39人(22%)

10人(6%)

16人(41%)

此外,在135名利用肝穿刺評估脂肪肝嚴重程度的患者中,脂肪性肝炎患者出現良性瘜肉及嚴重瘜肉的機會較高,表示脂肪肝的嚴重性,與瘜肉出現亦有關連。(見表二) 

(表二)   

脂肪肝患者組別中接受肝穿刺評估的患者(共135人)

發現良性瘜肉

發現嚴重瘜肉

脂肪性肝炎(49人)

25人(51%)

17人(35% )

單純脂肪化(86人)

22人(26% )

12人(14% )

總括而言,脂肪肝與大腸瘜肉關係密切。年齡介乎40至70歲的脂肪肝患者,患有大腸瘜肉機會較高、瘜肉惡化機會較大,以及瘜肉較常於右側大腸出現。此外,脂肪肝愈嚴重,瘜肉會較多及較容易惡化。因此,中大建議脂肪肝患者應於40歲開始,以大腸鏡進行大腸癌瘜肉普查。



(左起) 中大肝臟護理中心主任兼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力元教授及該系副教授黃煒燊教授

(左起) 中大肝臟護理中心主任兼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力元教授及該系副教授黃煒燊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