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2年8月10日

中大太空所支援政府部门处理塑胶粒

2012年8月10日
分享
列印

8月8日涨潮情况以及收集胶粒位置(红圈示)

8月8日退潮情况以及收集胶粒位置(红圈示)

潘家祎教授(右一)领导研究小组成员现场采集海洋环境参数,调查香港的近岸海域环境。

上月二十三日的十号台风韦森特为香港带来的影响至今仍未结束。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的资料显示,当日被暴风吹至堕海的150吨聚丙烯塑胶粒,经政府部门及义工连日来的清理,截至本月8日仍有超过一半胶粒尚未捞获。虽然胶粒本身无毒性,货主中石化亦已承诺会拨款一千万元打捞,但胶粒吸入海水毒素后会变为毒胶粒,问题引起全港关注。

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中大太空所)潘家祎教授利用新开发的海洋环境服务系统协助支援此次清理行动。此系统运用数值预报技术,可快速预报本港周边海域的潮流和海浪环境,预测本月7日至12日的海水流速、流向。系统计算出的潮汐涨退时间与天文台在香港南部录得的潮汐时间一致。潘教授指出,胶粒漂移方向会受海流和潮流的控制,通过监察海表面流场的变化,可预测出胶粒所在及将会出现的位置。未来数日,潘教授将会更新海流的预测结果,并对胶粒漂移及扩散进行预测。

太空所已将数据送至天文台及海事处,以协助作进一步协调及补救措施。太空所会于未来数周与政府单位保持联络,冀将塑胶粒对本港养殖业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如有与胶粒相关的最新资料,太空所亦会尽快作出更新。

由潘教授负责的「近海海域海洋动力环境精细化预报系统的开发」项目,获香港创新与科技基金(Hong Kong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und,  ITF)资助,能够准确预报本港近海的各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为有关政府部门在海洋环境保护、预防及应付海洋灾害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



8月8日涨潮情况以及收集胶粒位置(红圈示)

8月8日涨潮情况以及收集胶粒位置(红圈示)

 

8月8日退潮情况以及收集胶粒位置(红圈示)

8月8日退潮情况以及收集胶粒位置(红圈示)

 

潘家祎教授(右一)领导研究小组成员现场采集海洋环境参数,调查香港的近岸海域环境。

潘家祎教授(右一)领导研究小组成员现场采集海洋环境参数,调查香港的近岸海域环境。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