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4年5月26日

中大于威院设崭新心血管混合手术室 结合跨专科医疗团队大幅缩减胸腔主动脉手术时间及风险

2014年5月26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主任颜慕勤教授、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教授余俊豪教授、外科学系系主任赖宝山教授、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黄鸿亮医生,以及外科学系血管外科组名誉临床副教授林旭开医生发布「心血管混合手术室」对治疗胸腔主动脉病变的成效。

C型机械臂影像装置能为病人进行360度全面检测。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于威尔斯亲王医院设置崭新的「心血管混合手术室」,并成立跨专科医疗团队,为胸腔主动脉出现病变的病人提供较低风险、较高成效的一站式手术治疗。自2013年至今,团队已评估了70个病例,并为其中29名病人进行一站式的混合胸腔主动脉手术。手术过程由原来需分阶段数天完成大幅缩短至数小时,大部份病人手术后康复进度迅速。 

一般而言,心血管病患者如需进行较复杂的主动脉手术时,需要到医院不同部门接受分阶段检查和治疗。以胸腔主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为例,患者在手术室完成开胸手术后,会被转到介入放射治疗室进行第二阶段的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如个案复杂,整个手术可用上数日不等。 

崭新的「心血管混合手术室」设置先进的影像设备,包括「C型机械臂影像装置」,能为病人进行360度全面检测;以及采用由上至下的标准层流式通风系统,符合感染控制规格。中大外科学系系主任赖宝山教授表示:「心血管混合手术室于2013年成立,让不同专科医生可在同一地点为病人进行所有检测和手术程序,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及减低运送病人期间大量出血和细菌感染等风险。如各样资源能配合,预期每年会有数以百计的病人受惠于这创新设施及手术计划。」 

除了配置先进医疗设备,中大医学院亦成立跨专科医疗团队,结合心胸外科、血管外科、影像及介入放射科、心脏内科、麻醉科、专科护士及灌注师等专科医护人员,共同对个案作深入评估,为病人订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手术,从而提高治疗成效,减低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大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黄鸿亮医生表示:「由06年至今,团队已完成超过100宗胸腔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单是过去一年,团队便评估了70宗复杂个案,并为其中29名病人进行复杂的胸腔主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全部手术于一日内完成。以头颈血管回路搭桥术加主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为例,过程由数天大幅缩短至平均4小时。大部份个案术后康复进度迅速。」 

除了减低手术风险,心血管混合手术室更为病人带来新希望。中大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教授余俊豪教授指出:「凭着『心血管混合手术室』的先进设备,一些过往不建议的高风险手术亦得以完成。在29宗手术个案中,圃队成功完成数宗结合开胸心肺辅助下的主动脉弓替换术及降主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此手术须同时进行开胸和介入放射手术,在以往根本不可能做到。」

展望日后,跨专科医疗团队的运作模式能应用于其他复杂的外科手术上如混合心房除颤术及腹腔主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左起)中大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主任颜慕勤教授、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教授余俊豪教授、外科学系系主任赖宝山教授、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黄鸿亮医生,以及外科学系血管外科组名誉临床副教授林旭开医生发布「心血管混合手术室」对治疗胸腔主动脉病变的成效。

(左起)中大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主任颜慕勤教授、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教授余俊豪教授、外科学系系主任赖宝山教授、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黄鸿亮医生,以及外科学系血管外科组名誉临床副教授林旭开医生发布「心血管混合手术室」对治疗胸腔主动脉病变的成效。

 

C型机械臂影像装置能为病人进行360度全面检测。

C型机械臂影像装置能为病人进行360度全面检测。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