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2年10月9日

中大寰宇暑期實習計劃配合三三四新學制 離岸實習人數大升七成

2012年10月9日
分享
列印

(前排左起)李展儂同學、何敬熹同學和劉俊佑同學。(後排左起)中大學生事務處就業策劃及發展中心主任孔繁楓先生、學生事務處處長梁汝照先生,以及香港亞太研究所公民社會研究中心計劃協調員施德安先生。

劉俊佑同學攝於杭州一號線鐵路。

何敬熹同學(右)今年暑假在中國內蒙古敖漢婦女發展協會實習。

李展儂同學攝於埃及。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一直非常重視全人教育,四年學制正式實施,為大學帶來了新的契機,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及更寬廣的空間,獲得全方位的學習體驗。中大於去年已作好準備,積極為學生發掘更多離岸實習的機會,開拓他們的國際視野,並加強文化適應力,從而提升就業競爭力。於剛過去的暑假,共有500多名中大學生參加了學生事務處所舉辦的「寰宇暑期實習計劃」,前往世界各地22個國家實習,國家數目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實習人數亦上升七成多。 

中大一向深信正規課程與非形式教育同樣重要,自1997年起,學生事務處已舉辦「寰宇暑期實習計劃」,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實習經驗及文化交流機會,至今已惠及超過3,200名學生。為配合新學制,學生事務處今年更進一步主動與不同的機構合作,成功將計劃擴展到世界不同角落,學生足跡遍布澳洲、波斯尼亞、巴西、埃及、德國、迦納、匈牙利、印度、印尼、日本、肯亞、韓國、馬來西亞、毛里裘斯、新加坡、斯洛伐克、坦桑尼亞、泰國、英國、美國、越南,以及內地21個不同城市。 

為切合學生的多元興趣及專業,除了商界的實習崗位外,中大亦致力與其他行業的機構合作,如科學及科技研究、文化產業及非政府組織等。今年,學生事務處更首次與青年公民社會及香港亞太研究所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合作,於計劃中新增「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單元,安排近二十名學生走進內地農村社區為當地的社會企業或非牟利組織服務,以配合中大I‧CARE博群計劃的理念,讓學生得到實質的工作經驗的同時,亦積極參與香港、內地以至海外的社會及公民服務,培養其公民責任及人文素質,貢獻世界。 

實習計劃得以成功舉辦及持續發展,有賴多間機構及熱心人士的慷慨支持,包括張恭熙先生、香港中華總商會、許張麗雯女士、黎陳佩昂女士和郁大夫先生。大學亦十分感謝各實習機構的配合,其中,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多年來為中大學生提供內地及亞太區的實習崗位,今年更首度安排實習生前往美國紐約及芝加哥工作,擴闊學生的國際視野。 

就讀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二年級的李展儂同學,透過計劃隻身前往近年政局動盪的埃及,於InterMark-gsw Worldwide實習了兩個多月,學習市場推廣的工作。李同學憶述:「我曾於當地的地鐵站出口,被大批兜售埃及國旗和印上總統肖像的恤衫的攤販包圍,後來才發現自己身處解放廣場,即埃及人民經常舉行大型示威的地方。埃及人民不甘受命運擺布,勇於爭取自由和權利,令我有深刻的反思。」 

劉俊佑同學現就讀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三年級,今年暑假前往杭州的港鐵一號線投資有限公司實習。劉同學表示:「我實習期間正值杭州一號線鐵路的建造及系統測試階段,親身體驗大型項目的發展過程,亦令我更深入認識大型企業的運作,對港鐵各個營運部門的職責及架構都有了初步的概念。」 

就讀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四年級的何敬熹同學,透過「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遠赴內蒙古的敖漢婦女發展協會參與小額信貸的工作,協助當地居民經營社會企業。何同學對兩地生活的異同感受很深:「當地居民之間有很強的凝聚力,我與協會一起研究如何改善他們愛心超市的營運,過程中亦碰上經營社會企業的難題。身處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說著陌生的語言、認識陌生人,卻發現大家同樣有喜怒哀樂,面臨困境,一樣珍惜著生命中那怕是多麼微小的美好。」



(前排左起)李展儂同學、何敬熹同學和劉俊佑同學。(後排左起)中大學生事務處就業策劃及發展中心主任孔繁楓先生、學生事務處處長梁汝照先生,以及香港亞太研究所公民社會研究中心計劃協調員施德安先生。

(前排左起)李展儂同學、何敬熹同學和劉俊佑同學。(後排左起)中大學生事務處就業策劃及發展中心主任孔繁楓先生、學生事務處處長梁汝照先生,以及香港亞太研究所公民社會研究中心計劃協調員施德安先生。

 

劉俊佑同學攝於杭州一號線鐵路。

劉俊佑同學攝於杭州一號線鐵路。

 

何敬熹同學(右)今年暑假在中國內蒙古敖漢婦女發展協會實習。

何敬熹同學(右)今年暑假在中國內蒙古敖漢婦女發展協會實習。

 

李展儂同學攝於埃及。

李展儂同學攝於埃及。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