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研發全港首個虛擬實境技術混合培訓模式 助培訓早產嬰幼兒照顧員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兒童雙語研究中心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團隊推出的「VICTOR嬰幼專業培訓計劃」,採用虛擬實境(VR)混合培訓模式,以更高效率的創新方式培訓兒童復康專業人員,提升他們照顧嬰幼兒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該計劃是香港首個將虛擬實境技術應用於早產嬰兒專業培訓的項目,有助加強護理人員對早產嬰兒特殊需求的理解和應對能力。自計劃推出三年以來,已為超過200位前線人員提供培訓,並榮獲2024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市民獎──智慧轉型(慈善機構方案)」優異證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估計,2020年全球大約有一成嬰兒早產。早產嬰兒因身體各內臟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出現健康問題,需要特別護理技巧悉心照料。中大兒童雙語研究中心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獲香港公益金資助,推出「VICTOR嬰幼專業培訓計劃」,主要對象包括醫護工作者、教育護理專業人士,以及高風險嬰兒(如早產嬰兒)的照顧者及家庭。透過VR技術結合網上學習,護理人員能夠在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下,練習餵食、扶抱和更換尿片等高風險嬰兒的護理技巧。此外,團隊自家研發具感應功能的模擬嬰兒,讓練習更貼近現實。培訓採取自主學習模式,並設有篩查系統,紀錄數據並分析參加者的表現,自動識別需要額外支援的範疇,提升培訓成效。
負責計劃的中大兒童雙語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馬玉儀博士表示:「VR技術不僅提升了培訓效率和靈活度,更為護理人員提供一個安全、低壓力的環境反覆練習,增強自信和專業能力。科技創新徹底改變了以往的訓練模式,特別是針對早產嬰兒這個高風險群體,VR訓練有效提升其臨場應變能力。計劃為工作繁忙的前線人員自訂個人化學習方案,紓緩實習不足的問題,期望能惠及更多復康及教育專業人員,為嬰幼兒和家庭帶來更優質的服務。」
計劃於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期間,邀請了218位兒童復康界前線人員參與,累積超過五萬次VR訓練數據,並收集了146位同工的意見回饋。結果顯示,培訓顯著提升參加者的專業能力與工作表現:81.5%的參加者表示其嬰幼兒護理知識有所提升;87%的參加者認為專業能力有所提升;80.1%的參加者感到照顧嬰幼兒時的壓力有所改善。此外,不少參加者反映透過反覆練習,完成各種嬰幼護理技巧的成功率顯著提升,所需時間亦縮短。以奶樽餵哺為例,參加者平均完成時間由首次的29.35秒,經反覆練習後縮短至 8.54秒。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兒童復康服務服務總監陳嘉霖博士表示:「計劃提供數據化的員工培訓方案,令機構管理人員在調配人力資源時更具成本效益,亦為業界同工建立良好的嬰幼兒護理基礎。作為試點計劃,Project VICTOR 目前專注於服務及培訓模式的開發,未來將在第二階段探討將培訓時數納入專業資格認證的可能性,以進一步提升計劃的行業認可度。」
「VICTOR嬰幼專業培訓計劃」為業界專業培訓開闢了新路向。未來,團隊會深化數據應用,為管理人員提供清晰的成效報告以優化資源分配。透過科技和大數據分析,建立全面的培訓數據庫,系統性地追蹤學員的培訓成效,識別學習模式和障礙,自動調整教學內容和難度,為每位學員度身訂造個人化學習方案。目前,計劃已在不同非牟利機構試點運行,團隊期望擴大應用範疇,進一步幫助前線人員,並建議將VR培訓模式推廣至護理、復康治療及特殊教育等領域。團隊亦將透過開發更多互動培訓單元,結合網上培訓平台,支援不同專業的實習培訓需求,為業界培養更具實戰能力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