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5年4月30日

中大最新研究揭示本港每年逾十万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症

2015年4月30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主任陈力元教授 (右) 和教授黄炜燊教授推算本港每年有逾10万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症,情况令人关注。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根据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发布的资料显示,本港脂肪肝患者占成年人口27%,情况十分普遍。碍于检测的限制,脂肪肝的病发率一直不得而知。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于2008至2013年间,进行全港首次利用质子磁力共振波谱检测脂肪肝的研究,结果揭示本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率在三至五年间高达13.5%。研究结果已于国际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5年一月号中发表。 

若脂肪占肝脏5%以上,便代表已患上脂肪肝。脂肪肝分为酒精性及非酒精性两种,前者因摄取过量酒精,后者则常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中央肥胖等代谢综合症有关。脂肪肝无明显病征,严重者可恶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于2008年至2010年间随机邀请922人量度肝脂肪量,当中658名参加者检测结果显示无脂肪肝。3年后,这批无脂肪肝人士有565人接受跟进研究,发现有76人(13.5%)出现脂肪肝。由此推断,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三至五年的平均发病率为13.5%。 

研究同时发现年过40的女士较容易出现脂肪肝,病发率比年轻女士高出3至4倍,而男士则不受年龄因素影响。研究显示,在前后两次检查中身高体重指数标准(2) 的参加者中,只有8%的人患上脂肪肝;而在第二次检查中体重由标准升至超重(≥23kg/m2) 的参加者中,则有20%的人患上脂肪肝,可见脂肪肝病发风险与体重上升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腰围增加和血脂偏高人士亦是患脂肪肝的高危一族。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主任陈力元教授指出:「根据研究数据,我们估计香港每年约有3至4%的成年人患上脂肪肝,即每年有逾十万新症。患者可透过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常做运动和控制体重等逆转脂肪肝。」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黄炜燊教授续称:「我们建议高危人士,包括体重偏高/持续上升、腰围增加、血脂偏高、年过40的女士及有代谢综合症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每三至五年进行一次肝脂肪检查,以便尽早跟进情况。」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主任陈力元教授 (右) 和教授黄炜燊教授推算本港每年有逾10万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症,情况令人关注。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主任陈力元教授 (右) 和教授黄炜燊教授推算本港每年有逾10万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症,情况令人关注。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