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25年7月18日

中大成功利用自家研發的腹腔鏡機械人完成橫跨歐亞三地20,000公里遙距手術
彰顯香港突破地域界限 匯聚國際知名醫學專家為全球病患提供頂尖手術服務的關鍵角色

2025年7月18日
分享
列印

中大醫學院與上海和英國倫敦的頂尖外科團隊橫跨歐亞三地,成功同步進行手術機械人輔助的手術。中大醫學院院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後排右)、負責手術的倫敦團隊成員、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顧問醫生Asif Chaudry教授(後排左)與身處上海的嘉賓及手術團隊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兼中大醫療機械人創新科技中心聯合主任歐國威教授(前排左)、上海仁濟醫院團隊成員副院長王爭教授(前排中);以及負責手術的上海團隊成員,上海仁濟醫院胃腸外科行政主任張子臻教授(前排右)合照。

負責手術的香港團隊成員包括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醫生(中)以及兩名中大醫科生助手。

是次合作項目邀得中大醫學院院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左)見證。趙教授向跨國手術團隊成員表示感謝,並分享中大醫學院的願景─冀匯聚全球頂尖外科醫生交流合作,促進不同地區年輕外科醫生的培訓及技術傳承,同時為未來醫療人才提供更多創新遠程交流及世界級手術的場景,以提升香港及亞洲地區的醫療質素與可及性,最終推動全球醫療體系的轉型。

身處香港的陳醫生在兩位中大醫科生的協助下,為這項跨越歐亞三地共20,000公里的遠距離遠端多點手術進行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

身處香港的陳醫生在兩位中大醫科生的協助下,為這項跨越歐亞三地共20,000公里的遠距離遠端多點手術進行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

身處香港的陳醫生在兩位中大醫科生的協助下,為這項跨越歐亞三地共20,000公里的遠距離遠端多點手術進行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

圖中電視螢幕顯示身處上海及倫敦的外科醫生遠程遙距操作位於香港「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混合手術室內的腹腔鏡手術機械人遙距平台,成功實時對置於香港的豬模型進行手術。

是次手術為200位本港中學生提供全新的國際視野,體驗融合多地臨床教學與科研轉化的創新教育模式。

是次手術為200位本港中學生提供全新的國際視野,體驗融合多地臨床教學與科研轉化的創新教育模式。

手術首先由來自上海仁濟醫院的張教授啟動。

倫敦團隊代表Chaudry教授接力遠程遙距進行切除。

一位正在英國牛津大學修讀博士學位課程的中大醫科畢業生(右一)則在倫敦參與手術。

一位正在英國牛津大學修讀博士學位課程的中大醫科畢業生(右一)則在倫敦參與手術。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仁濟醫院)及英國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成功應用香港研發的腹腔鏡手術機械人遙距平台,橫跨歐亞三地成功同步進行遙距機械人輔助手術。手術成功不但證明香港研發的手術機械人具備應用於跨地域遙距手術等複雜臨床場景的能力,有望為偏遠地區的病人爭取更快的手術治療;同時證明在遠距離遠端多點進行複雜癌症手術在技術和臨床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為未來跨國協作治療癌症和推動手術機械人創新帶來重大突破。

歐亞三地頂尖外科團隊跨越20,000公里   實現手術精準同步   

是次手術聯合香港、上海和英國倫敦的頂尖外科團隊,利用香港研發的手術機械人遠端平台,由三地外科醫生合作,跨越歐亞共20,000公里,並按照癌症手術指引所需的嚴謹程序和要求,完成在香港豬模型的胃及食道上進行的胃切除術及淋巴結切除術。此次手術驗證了手術機械人遠端技術在多點跨國協作手術的可行性,重點評估其在不同地域和環境下的操作穩定性、系統可靠性和協作效率。

負責手術的成員包括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醫生、上海仁濟醫院胃腸外科行政主任張子臻教授;以及知名癌症手術機械人外科醫生兼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顧問醫生Asif Chaudry教授。他同時兼任教授職位,並在亞洲及中東多個地區率先推動機械人手術的發展。   

手術首先由身處上海仁濟醫院的團隊開始,隨後由身處倫敦帝國學院、屬於Hamlyn Centre與中大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此中心進駐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合作研究項目的倫敦團隊接力,成功在豬模型上實施遠端機械人胃切除術,而身處豬模型所在地的香港團隊則提供關鍵的手術系統平台,並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

是次合作項目邀得中大醫學院院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及上海仁濟醫院副院長王爭教授見證。兩名一直有研究手術機械人的中大醫科生亦有參與這場遠程多點協同手術,獲取實戰經驗;而另一位正在英國牛津大學修讀博士學位課程的中大醫科畢業生則在倫敦參與手術,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亦有一名來自科威特的學生參與其中。是次手術更為近200位本港中學生提供全新的國際視野,體驗融合多地臨床教學與科研轉化的創新教育模式,深入了解遠程機械人手術的最新發展及應用,為培育本港醫療創科人才增添動力。

加快遠程醫療的臨床應用轉化  促進國際頂尖醫療人才交流 

地域限制往往是患者未能及時接受妥善治療的一大挑戰,尤其是身處偏遠地區的病人。是次遠程多點協同手術反映香港研發的手術機械人發展成熟,全球醫療專家可不受地理及時區限制即時協作,在更有效、精準及穩定的情況下執行複雜的臨床手術,減少病人轉院或長途跋涉,降低醫療成本,惠及更多病人。

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表示:「香港位處亞洲樞紐,此次跨越三地協同的遠距機械人手術不僅是技術創新與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里程碑,更彰顯香港能突破地域界限,匯聚國際知名醫療專家為全球病患提供頂尖手術服務的關鍵角色。此創舉充分展示不同地區之間在智慧醫療及醫學教育緊密合作的潛力,讓世界各地頂尖的醫學中心能夠擔當更積極的外科手術教學及指導角色,促進不同地區年輕外科醫生的培訓及技術傳承。中大醫學院非常榮幸參與此次三地合作,也期待通過這一具前瞻性的遠程手術,促進更多智慧醫療專案落地;同時為未來醫療人才提供嶄新的醫學遠程交流及國際手術應用場景,為香港乃至亞洲地區醫療服務的質素與普及性,以至全球醫療體系的進步與發展作出貢獻。」

上海仁濟醫院副院長王爭教授表示:「上海仁濟醫院始終致力於醫學創新與國際協作。此次歐亞三地互聯的手術旨在探索手術機械人遙距技術在多地協同、聯合手術等複雜臨床場景中的應用與前景。期望以此次手術交流為契機,攜手全球各地更多的專家同仁,共同探索遠端醫療技術發展和協作的新路徑,為中國智慧醫療的系統化發展提供實踐樣本,為患者帶來更先進、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顧問醫生Chaudry教授表示:「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癌症專科醫院,也是歐洲排名最高的腫瘤學專科醫院。我們一直致力創新,為病人提供更先進、更貼心及更具療效的癌症治療。是次合作匯聚來自倫敦以及亞洲的頂尖國際合作夥伴,證明了外科醫療進步不再受地域距離所限制。此三地協作將融合科學及數碼創新相結合,為全球癌症醫療的未來帶來改變。憑藉我們領先的臨床實力、機械人技術及研究成果轉化,我們現已具備組成跨國外科團隊的實力,就癌症等疾病為世界各地的病患提供既專業且個人化的治療。全球各地仍面對安全手術資源嚴重不足的挑戰,我深信這次技術上的突破以及我們彼此之間的友好合作,將有助改善更多人的未來。」

鳴謝

此研究項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的「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資助。



中大醫學院與上海和英國倫敦的頂尖外科團隊橫跨歐亞三地,成功同步進行手術機械人輔助的手術。中大醫學院院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後排右)、負責手術的倫敦團隊成員、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顧問醫生Asif Chaudry教授(後排左)與身處上海的嘉賓及手術團隊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兼中大醫療機械人創新科技中心聯合主任歐國威教授(前排左)、上海仁濟醫院團隊成員副院長王爭教授(前排中);以及負責手術的上海團隊成員,上海仁濟醫院胃腸外科行政主任張子臻教授(前排右)合照。

中大醫學院與上海和英國倫敦的頂尖外科團隊橫跨歐亞三地,成功同步進行手術機械人輔助的手術。中大醫學院院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後排右)、負責手術的倫敦團隊成員、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顧問醫生Asif Chaudry教授(後排左)與身處上海的嘉賓及手術團隊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兼中大醫療機械人創新科技中心聯合主任歐國威教授(前排左)、上海仁濟醫院團隊成員副院長王爭教授(前排中);以及負責手術的上海團隊成員,上海仁濟醫院胃腸外科行政主任張子臻教授(前排右)合照。

 

負責手術的香港團隊成員包括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醫生(中)以及兩名中大醫科生助手。

負責手術的香港團隊成員包括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醫生(中)以及兩名中大醫科生助手。

 

是次合作項目邀得中大醫學院院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左)見證。趙教授向跨國手術團隊成員表示感謝,並分享中大醫學院的願景─冀匯聚全球頂尖外科醫生交流合作,促進不同地區年輕外科醫生的培訓及技術傳承,同時為未來醫療人才提供更多創新遠程交流及世界級手術的場景,以提升香港及亞洲地區的醫療質素與可及性,最終推動全球醫療體系的轉型。

是次合作項目邀得中大醫學院院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左)見證。趙教授向跨國手術團隊成員表示感謝,並分享中大醫學院的願景─冀匯聚全球頂尖外科醫生交流合作,促進不同地區年輕外科醫生的培訓及技術傳承,同時為未來醫療人才提供更多創新遠程交流及世界級手術的場景,以提升香港及亞洲地區的醫療質素與可及性,最終推動全球醫療體系的轉型。

 

身處香港的陳醫生在兩位中大醫科生的協助下,為這項跨越歐亞三地共20,000公里的遠距離遠端多點手術進行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

身處香港的陳醫生在兩位中大醫科生的協助下,為這項跨越歐亞三地共20,000公里的遠距離遠端多點手術進行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

 

身處香港的陳醫生在兩位中大醫科生的協助下,為這項跨越歐亞三地共20,000公里的遠距離遠端多點手術進行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

身處香港的陳醫生在兩位中大醫科生的協助下,為這項跨越歐亞三地共20,000公里的遠距離遠端多點手術進行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

 

身處香港的陳醫生在兩位中大醫科生的協助下,為這項跨越歐亞三地共20,000公里的遠距離遠端多點手術進行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

身處香港的陳醫生在兩位中大醫科生的協助下,為這項跨越歐亞三地共20,000公里的遠距離遠端多點手術進行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

 

圖中電視螢幕顯示身處上海及倫敦的外科醫生遠程遙距操作位於香港「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混合手術室內的腹腔鏡手術機械人遙距平台,成功實時對置於香港的豬模型進行手術。

圖中電視螢幕顯示身處上海及倫敦的外科醫生遠程遙距操作位於香港「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混合手術室內的腹腔鏡手術機械人遙距平台,成功實時對置於香港的豬模型進行手術。

 

是次手術為200位本港中學生提供全新的國際視野,體驗融合多地臨床教學與科研轉化的創新教育模式。

是次手術為200位本港中學生提供全新的國際視野,體驗融合多地臨床教學與科研轉化的創新教育模式。

 

是次手術為200位本港中學生提供全新的國際視野,體驗融合多地臨床教學與科研轉化的創新教育模式。

是次手術為200位本港中學生提供全新的國際視野,體驗融合多地臨床教學與科研轉化的創新教育模式。

 

手術首先由來自上海仁濟醫院的張教授啟動。

手術首先由來自上海仁濟醫院的張教授啟動。

 

倫敦團隊代表Chaudry教授接力遠程遙距進行切除。

倫敦團隊代表Chaudry教授接力遠程遙距進行切除。

 

一位正在英國牛津大學修讀博士學位課程的中大醫科畢業生(右一)則在倫敦參與手術。

一位正在英國牛津大學修讀博士學位課程的中大醫科畢業生(右一)則在倫敦參與手術。

 

一位正在英國牛津大學修讀博士學位課程的中大醫科畢業生(右一)則在倫敦參與手術。

一位正在英國牛津大學修讀博士學位課程的中大醫科畢業生(右一)則在倫敦參與手術。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