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臨床研究中心:香港早期臨床研究快速獲批及啟動
政策支持吸引更多臨床研究落戶香港 造福本地病人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臨床研究中心宣布,在早期臨床試驗(一期臨床試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政府近年政策的積極支持下,中大臨床研究中心旗下的一期臨床研究中心成功在短時間內展開首次人體(First-in-Human,FIH)臨床研究,迅速完成審批並招募全球首批華人病人參與。研究充分展現了香港作為國際臨床研究樞紐的卓越能力,吸引更多藥企選擇在香港開展臨床研究,為病人帶來全新治療選擇,並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是次突破性臨床試驗的合作夥伴,就是由政府「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入在港大力拓展業務的國際頂尖醫藥企業。
此研究為晚期RAS基因突變結直腸癌、胰腺癌和肺癌的患者開發前沿創新療法。研究由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馬碧如教授擔任首席研究員,突顯了香港臨床研究的高效表現:
- 審批速度前所未有:相比以往一期臨床試驗平均需時六至九個月或更長的審批時間,是次研究在兩個月內獲得衞生署及研究倫理委員會(Ethics Committee)全面批准,反映香港醫療審批流程顯著提速,且具靈活性。
- 全球首批華人病人參與:中大一期臨床研究中心分別於7月8日和16日成功招募全球首兩名華人病人參與這項關鍵的FIH研究。招募病人所需的時間亦較過去一期臨床試驗大幅縮短。
- 彰顯中大的領導地位與卓越能力:馬教授及其團隊在中大一期臨床研究中心展現出的卓越領導和工作效率,是此次成功的關鍵。是次研究亦充分體現中大在早期臨床研究方面的實力與靈活性,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醫療專業樞紐的地位。
香港在促進臨床研究發展的優勢與中大臨床研究中心的貢獻
中大臨床研究中心表示,是次突破性的成果,有賴政府近年對臨床研究政策的大力支持與改革,以及本地機構間的緊密協作。政府透過多項政策,包括設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為香港的臨床研究營造了良好環境。同時,醫管局亦積極配合,成立了「中央臨床研究及創新辦公室」,並在各聯網設立「聯網臨床研究支援辦公室」,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支援,有效簡化研究流程,加快審批程序及時間。有關措施與中大臨床研究中心的優厚實力相結合,助力中心完成FIH臨床試驗,並成功招募全球首批華人病人。
中大臨床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推動高質量、高效率的臨床研究。中心旗下的一期臨床研究中心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多學科專業團隊,具備開展一期到四期臨床試驗的全面能力。中心配備先進的實驗室設施、嚴謹的品質管理系統,以及與全球頂尖學術機構和製藥企業的廣泛合作機會。中大一期臨床研究中心已成功完成多項具國際影響力的臨床研究,包括多個全球性或區域性的「首個病人入組」項目,為全球新藥的開發和臨床應用積累寶貴經驗。這些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成就,讓中心可以迅速回應全球最新研究需求,確保研究項目可以高效和精準地推進。
展望未來:期待政府持續加大支持,吸引全球藥廠來港
是次FIH臨床研究的成功開展,為香港能夠爭取更多高端醫療研發投資提供了有力證明。中大臨床研究中心希望香港特區政府繼續加強對臨床研究的支持,特別是在政策層面積極營造更有利條件,包括但不限於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研發資助與稅務優惠、建立高效的病人招募系統,以及加速藥物註冊與應用等措施,以吸引全球頂尖藥企來港開展臨床研究。這些舉措將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臨床研究樞紐的地位,加速全球新藥的研發與轉化,並為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及人類健康福祉作出重要貢獻。展望未來,我們期望香港特區政府繼續加強制度創新與資源投入,推動臨床研究邁向更高層次。
中大臨床研究中心將繼續擔當在香港醫療研究的領導角色,期待與更多海內外夥伴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香港臨床研究的發展。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於2022年由香港政府成立,負責引進對香港具有重要策略價值的企業。引進辦主任任景信先生表示:「生命健康科技是具策略性的重點產業。我們引進的企業中,許多為行業領先者,具備世界級的研發能力與創新潛力。我們積極促成他們與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合作,在香港開展臨床試驗,充分發揮本地科研實力與制度優勢。」
關於香港中文大學臨床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臨床研究中心(CUHK Clinical Trial Centre)致力於推動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涵蓋早期至晚期各階段試驗。中心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和頂尖研究設施,致力為全球藥物和醫療技術發展提供領先的研究平台,並提升香港在全球臨床研究領域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