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7年12月10日

中大調查發現本港乙肝患者對肝癌風險評估方法認知不足

2007年12月10日
分享
列印

乙型肝炎(俗稱乙肝)是一種普遍的慢性疾病。在本港,約有10%人口(約70萬人)帶有乙型肝炎病毒。在亞洲地區,絕大部份的乙肝患者在出生時已經母體傳染乙肝,病毒會在體內潛伏,其間患者並不會有明顯症狀,直到病人步入中年,肝炎併發症才會慢慢出現。其中約有25%的乙肝帶菌者最終會死於肝硬化和肝癌。

台灣最近的一項大型醫學研究發現,檢測乙肝病毒載量(HBV DNA測試)能直接有效地顯示乙肝病人的病況,亦可用於預測併發症如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乙肝病毒載量越高,病人患癌的風險就越高。藥物可抑制及控制乙肝病毒,能有效地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等嚴重併發症的出現。美國、歐洲及亞洲地區的最新治療指引中,都已把降低乙肝病毒載量定為治療目標。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於今年5至7月委託一所市場資訊公司進行了一項電話問卷調查,共訪問了三千多人,藉以了解市民對乙肝的警覺性,以及乙肝患者對不同風險評估方法的認知程度。結果發現,本港15 至64歲的人口當中,58%(即約超過290萬人)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乙肝檢測;當中有5% 屬高危病患者(指乙肝患者的親兄弟姊妹或子女),而在這群高危患者中,有63%從來沒有接受任何乙肝檢測,其比率比起普遍人口(58%)還要高。

此外,是項調查亦跟進了接近300名的乙肝帶菌者,結果顯示68%的乙肝帶菌者知道乙肝可引致肝癌,但對於乙肝檢測的認知並不足夠。大部份乙肝帶菌者只認識驗血或肝酵素測試為最常見的檢測,超過90%的乙肝患者並不清楚乙肝病毒載量測試是評估肝癌的新指標。

是項調查顯示,市民對於乙肝的警覺性及評估肝癌風險測試的認知程度並不足夠。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建議本港市民,尤其是乙肝的高危病患者,應盡早接受乙肝測試。而所有慢性乙肝患者亦應該接受乙肝病毒載量測試,以評估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及藥物治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