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7年12月13日

藥劑服務有助提升高血脂症患者的治療成效

2007年12月13日
分享
列印

冠心病是香港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自1960年起,冠心病已成為本港的第二大殺手。2005年香港衞生署的數據顯示,每天大約有11人死於冠心病,其普遍程度和死亡率令人關注。此外,冠心病亦會令病人行動不便,直接或間接增加整體醫療負擔。冠心病的併發症主要為心肌梗塞及心臟病發。在香港,照顧一名心肌梗塞病人的醫療開支每年約為港幣73,000元,由此推算,每年有關的總醫療開支約為港幣3億4千萬元。

事實上,血液中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即所謂「壞」膽固醇,與高血脂症息息相關,亦是誘發冠心病的高風險因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愈高,患上冠心病的風險就愈高。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由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血脂診所進行了一項研究,以評估藥劑服務對治療高血脂症及減低冠心病風險的成效。血脂診所專為高血脂以及難以控制血脂水平的病人提供服務。研究人員將300名病人分為兩組(一組為藥劑師介入組別,另一組為對照組別),被編為藥劑師介入組別的病人,除了接受常規的護理外,亦會由藥劑師定期評估血脂水平。同時,藥劑師為未能達標的病人提供藥物治療,並協助控制飲食以推行健康的生活模式。

研究亦評估病人的藥物依從性和使用藥物的正確方法,並每月以電話形式跟進病人的情況。至於被編為對照組別的病人,則只會接受醫院的常規護理,並不會有藥劑師介入。兩組病人在研究結束後填寫問卷,以評估臨床藥劑服務對控制高血脂症的成效。

研究結果發現,在藥劑師介入的組別中,有58.7%的病人之低密度膽固醇水平達標,對照組則只有45.3%。另外,該組別病人的低密度膽固醇、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酸脂的平均水平分別下降了23.6%、15.3%和22.3%;而對照組則只下降了3.7%、5.2%和2.7%。若總膽固醇水平持續下降1%,冠心病的風險就可以減低2-3%。由此可見,有藥劑師介入組別的病人,其冠心病的風險平均可以減低30-45%,而對照組的病人患冠心病的風險只可減低10-15%。

研究亦顯示對照組病人的血脂管理未能達標的主因是病人對藥物的依從性欠佳、對疾病的認識不足,以及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9.3% 患者吸煙、16.3%患者有高脂肪飲食的問題,以及22%患者缺乏運動)。但經藥劑師介入的病人,他們對藥物的依從性平均由研究初期的77.5%提升至79.8%;另外,病人亦對自己的病情加深了解,更願意選擇健康的生活習慣。兩組病人都認為臨床藥劑服務能有效改善他們的血脂管理(藥劑師介入組為92.6%,對照組為90.1%)。此外,病人認為以電話跟進的方式比直接會面更省時。

總括而言,藥劑師可以透過血脂水平和對藥物依從性的評估,提供針對性的藥物教育及健康生活習慣的輔導,以幫助病人管理血脂水平,減低誘發冠心病的風險。以上的結果亦進一步肯定藥劑服務對病人的幫助,有助日後將有關服務推廣至其他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及糖尿病),以加強疾病治療的成效。

另外,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於2004年發佈了一個膽固醇管理的治療新指引,建議醫生為高風險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嚴謹的治療方案,以控制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