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9年12月19日

中大醫學院兩名傑出學者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

2019年12月19日
分享
列印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馬青雲教授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馬青雲教和腸胃及肝臟科教授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獲裘槎基金會頒授「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以表彰其卓越醫學科研成就和栽培新一代年青醫學科學家的貢獻。

通過基因組研究  為糖尿病患者確立精準治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疾病,影響全球超過10%人口,患者承受不同程度的併發症風險,令身體不同器官出現問題。

馬青雲教為內分泌、糖尿及代謝科的專家,於2008年加入中大,近二十年來一直專注研究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他的研究旨在增加大眾對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的流行病學理解,並將其轉化為治理方案,改善對糖尿病人的護理。他的研究團隊曾運用香港糖尿病登記冊等相關數據庫進行大型隊列研究,以鑑定與二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相關的基因組和其他新的生物標記。馬教授去年亦於醫學期刊《Kidney International》發表就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退模式的相關發現,目前正就糖尿病腎病開展史上其中一個最大型的基因組研究,以改善華人糖尿病腎病的預測,並尋找更好的診斷及治療方案。

在裘槎基金會的支持下,馬教授期望利用現存的大型多組學、臨床數據,以及隊列研究進行獨立驗證,開發多基因風險評分工具,協助臨床預測糖尿病併發症和治療結果。他亦將開發運算法以分類糖尿病患者及篩選治療方案。研究的首要目標是能夠讓糖尿病患者接受更精準的治療,提升治理成效。

馬教授曾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超過280篇同行評議論文,並獲頒多個獎項,包括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授予「Albert Renold獎學金」等。馬教授表示﹕「我非常榮幸獲裘槎基金會頒發此科研基金,這對我開展研究有莫大幫助,期望研究成果日後能為糖尿病患者帶來更好的護理。」

闡述克隆氏症的驅動細菌運作機制 尋找新治療方法

黃秀娟教授為腸胃科專家,同為享譽國際的科研學者,於2010年加盟中大。她的研究集中在炎症性腸病,包括正在亞洲以至全球愈趨普遍的克隆氏症,此症影響患者終生的腸道功能,多發病於兒童至剛成年階段。黃教授於2010年率先成立「亞太區克隆氏症與結腸炎流行病學研究小組(簡稱ACCESS)」,追蹤亞太區超過15個國家數以千名炎症性腸病新症。其研究顯示炎症性腸病是由患者對腸道微生物產生異常免疫反應的相互作用所驅動。

黃教授的研究團隊最近證實,一種被視為帶有致病性的微生物「變形桿菌」於克隆氏症患者間流行。她期望透過進一步研究新發現的病菌,開發可根治和預防克隆氏症的方法。在裘槎基金會的支持下,團隊將利用現存的生物資料庫,研究變形桿菌的特徵及如何成為病原體。研究項目將為克隆氏症患者開發新的預防途徑或藥物治療方向,冀透過調節腸道微生物以助減輕病情。

她於2017年建立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以協助開發個人化的腸道微生物群療法。黃教授在克隆氏症的研究成果揚威國際,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超過200篇同行評議論文,包括《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刺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等。黃教授表示﹕「我非常感謝裘槎基金會對這前膽性的研究給予支持,研究有助揭示克隆氏症的病因和尋找新療法。腸道裏的細菌或日常所吃的食物都可能與克隆氏症的發展有重要關聯,這項科研的新發現和成果,有望為克隆氏症患者帶來曙光。」

有關「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裘槎基金會於1997年設立「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頒授予醫學或牙醫學科研工作具傑出表現的學者,以表揚他們的成就,並鼓勵他們在其研究領域取得更理想的成績。獎項經多位國際權威科學家嚴格評審各候選人的科研工作後,選出得獎者。每名「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得獎者可獲港幣200萬元的科研基金;其所屬大學可獲資助另聘替代講師或臨床醫療人員執教一年,讓得獎者全職投入研究工作。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馬青雲教授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馬青雲教授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