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8年10月18日

中大開辦全亞洲首個以手語/口語雙語研究為重心的學士課程冀培訓專才 促進社會傷健共融

2018年10月18日
分享
列印

中大開辦全亞洲首個以手語/口語雙語研究為重心的學士課程,此為教資會資助課程。 (左起)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鄧慧蘭教授及施婉萍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文學院將於下學年(2019-20年度)開辦全亞洲首個以手語/口語雙渠道雙語研究為重心的兩年制銜接學士課程,標誌著中大在推動手語語言學及聾人教育的研究與培訓工作、提升社會對手語地位,以及促進傷健共融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此跨學科課程由文學院、教育學院及社會科學院合辦,首年將錄取最多20名學生。

隨著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致力推動手語語言學研究,成立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提供手語語言學、聾人教育、特殊需要兒童語言發展、手語傳譯等各項培訓工作,社會對殘疾人士教育的關注和發展,以及大眾對手語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日益上升;加上近年政府、非牟利組織和各界的推廣,令手語逐漸不再只是聾人專用,而是一種能幫助社會多元共享,也讓那些長期被忽視的一群融入社會的語言。不過,懂得如何利用手語及口語作為有效的溝通方法的教師、手語傳譯員、社工、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等專業人士不足,窒礙了香港「無障礙溝通」及社會對殘疾人士的個人成長及教育的關注和發展。

社會愈來愈關注多元化及共融。新開辦的課程將教授學生如何將語言學的研究結果,尤其是手語/口語雙語的概念,應用於教育、翻譯、社會工作及臨床服務上。修讀此課程的學生,將透過接受專業的香港手語培訓,學習手語/口語雙語,從而對語言有嶄新的理解。他們亦有機會透過實習課程學以致用。此課程的畢業生,將達到一定程度的語言學技能,及對社會的敏銳觸覺,為日後工作奠定基礎。

畢業生的出路多元化,可在教育、非牟利機構及手語傳譯等方面發展事業,接受進一步培訓後,更能成為優秀的教師、社工、輔導員、臨床心理學家及語言治療師等。

課程統籌、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教授兼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主任鄧慧蘭教授表示:「中大有逾二十多年的手語語言學研究及培訓經驗,至今已訓練了數百名懂香港手語或手語語言學的學生,協助推動社會接納在語言、認知、以至文化多元化。此新課程能夠為香港以至亞洲不同地區在此領域上搭建培訓專業人員的嶄新模型,為建立共融社會踏前一步。」

有關課程的詳細資料,可參閱以下網址:http://ling.cuhk.edu.hk/lin_ug_bmbl.php



中大開辦全亞洲首個以手語/口語雙語研究為重心的學士課程,此為教資會資助課程。
(左起)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鄧慧蘭教授及施婉萍教授。

中大開辦全亞洲首個以手語/口語雙語研究為重心的學士課程,此為教資會資助課程。 (左起)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鄧慧蘭教授及施婉萍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