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8年6月21日

中大證新治療方案較常規治療有效延長晚期肺癌病人存活期

2018年6月21日
分享
列印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領導的最新國際研究證實,第二代標靶治療能有效延長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整體存活期,有望成為這類病人的一線治療新標準。莫教授早前在第54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周年會議發布相關研究結果。

莫樹錦教授於肺癌研究一再取得重大突破,影響全球肺癌治療方向。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領導的最新國際研究證實,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在接受第二代標靶治療後,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較接受常規治療延長了7個月,當中超過一半患者更存活超過30個月或以上。是次研究為第三期臨床研究,反映新治療方案較常規治療更有效,可望成為帶有EGFR基因變異晚期 NSCLC病人的一線治療新標準。相關研究結果剛於權威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表,並於全球最大兼最具影響力的腫瘤科組織「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周年會議中向全球專家發布。 

八成肺癌為NSCLC 當中過半肺腺癌患者現EGFR基因變異 

肺癌是全球最多人罹患的癌症,每年約有160萬人死於此病。在本港,肺癌更是頭號癌症殺手,亦是第二常見癌症,每年新症逾4,000宗,不少患者為年青女性及非吸煙人士。 

肺癌患者中超過八成為NSCLC。NSCLC以肺腺癌為主,當中肺腺癌病人有接近一半是因為身體出現EGFR基因變異而致病的。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早於2009年確立口服標靶藥Gefitinib為EGFR基因變異的一線方案。在過去十年,隨著醫學發展一日千里,已出現新型的肺癌標靶治療。 

新治療延長晚期肺癌患者存活期7個月

為了解第二代標靶藥Dacomitinib與常規治療所用的Gefitinib對EGFR基因變異晚期NSCLC病人的療效,莫樹錦教授率領全球71所醫療中心和大學醫院,進行一項名為「ARCHER 1050」的第三期(Phase 3)臨床研究。 

上階段的研究已證實,病人在接受第二代標靶藥治療後,「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超過1年以上,較常規治療長6個月。

今次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第二代標靶藥能將患者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 延長。452名被確診EGFR基因變異的晚期NSCLC病人參與研究,當中近八成為亞洲人。病人被分成兩組,分別接受第二代標靶藥Dacomitinib和常規的Gefitinib治療。結果發現,接受新藥治療的患者,整體存活期接近三年,較常規治療多了7個月,而且過半患者在接受治療30個月後仍然存活。

下表綜合第二代標靶藥和常規標靶藥的療效比較:

 

第二代標靶藥 Dacomitinib
227人)

常規標靶藥 Gefitinib
225人)

整體存活期(中位數)

34個月

27個月

整體存活率(接受治療30個月後)

56%

46%

癌細胞擴散或轉移至腦部

1人

11人

在新藥組中,需要進行跟進化療的患者數目也較常規組少近一成。 

第三期臨床研究顯示新治療方案較常規治療優勝 

莫樹錦教授在本月初舉行的第54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周年會議,發布上述研究結果時指出:「整體存活期是評估新癌症治療成效的重要指標。今次研究別具意義的地方,在於這是首個第三期臨床研究,隨機比較兩款針對EGFR的抗癌藥作為一線治療時,結果發現能有效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新治療方案不論在延長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期』都較優勝。我們期望是次研究結果可為帶有EGFR基因變異的晚期NSCLC病人提供多個一線治療的選擇,可為他們進行更適切的治療。」

莫教授補充:「新治療方案雖然有不錯的療效,但我們也要留意它的副作用,最常見是腸胃不適。當中有8成的患者在服用第二代標靶藥後出現肚瀉的情況,嚴重者更需要停止服用此藥物。」

亞洲研究繼續影響全球肺癌治療方向 

莫教授於2009年確立EGFR基因變異的一線治療方案,並於2016年就接受一線標靶治療後再出現基因突變及抗藥性的病人,提倡嶄新治療模式。此項研究於2017年獲全球頂尖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選為十篇「2017年度最受矚目研究文章」之一,顯示有關研究在該期刊2017年度內刊登的所有論文中,對全球醫療及病人護理方面最具意義。 

另外,莫教授於2014年發表「EML4-ALK基因變異的晚期肺腺癌病人接受標靶藥治療較傳統化療有效」的研究,並於2017年發表由他領導的國際研究,證實一種新標靶治療能將晚期ALK陽性肺腺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延長,為這類病人的治療訂立全新之國際標準。 

基於以上肺癌研究的重大突破,醫學界可透過了解肺癌的基因圖譜,針對不同的基因變異為病人度身訂造治療方案,進一步實踐「個人化治療」的理念,有助提升肺癌患者的生活質素。

有關「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成立於1964年。作為同類組織之中的領導機構,ASCO代表近45,000名關心癌症患者的腫瘤科專業人士。ASCO致力通過研究、教育和推廣最高質素的癌症護理,以征服癌症,創造一個能成功將癌症預防或治癒的社會,讓每名癌症康復者活得健康。 

ASCO於2018年6月1日至5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了第54屆周年會議。在會議上,全球超過30,000名腫瘤學專家參與討論最先進的治療方案。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領導的最新國際研究證實,第二代標靶治療能有效延長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整體存活期,有望成為這類病人的一線治療新標準。莫教授早前在第54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周年會議發布相關研究結果。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領導的最新國際研究證實,第二代標靶治療能有效延長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整體存活期,有望成為這類病人的一線治療新標準。莫教授早前在第54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周年會議發布相關研究結果。

 

莫樹錦教授於肺癌研究一再取得重大突破,影響全球肺癌治療方向。

莫樹錦教授於肺癌研究一再取得重大突破,影響全球肺癌治療方向。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