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6年4月26日

「港人的環保減碳行為與健康」研究結果發佈

2016年4月26日
分享
列印

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教授(左)、副研究員王沭欣博士(中)和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講師劉思達先生在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教授(中)、副研究員王沭欣博士(左)和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講師劉思達先生在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記者會上。

香港中文大學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最近一項大型全港研究發現,

  • 年齡越大的人,經常實行環保減碳並且有益健康的行為的比例越高,這跟較多年輕人實行環保生活習慣的一般印象剛好相反;
  • 男性和單身人士經常實行這些減碳行為的比例也較低。

調查顯示減碳政策和推廣的成效各異

為了解部分具健康協同效益的減低碳排放行為在本地社區中實行的情況,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開展名為「港人的環保減碳行為與健康」的首項同類研究,並於2016年1月到2月間進行了一次全港電話調查,按年齡、性別和分區人口比例,隨機抽樣訪問1,017位15歲或以上能操廣東話的本地居民。 

研究發現,減少包裝及購物袋是較多受訪者每天都做的減碳行為(70.1%),這符合2015年4月1日起全面在所有零售店鋪推行的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的預期;但同樣被大力推動的每天洗澡少於5分鐘(縮短1分鐘、慳水十公升),卻有差不多一半(48.8%)的受訪者從未想過要實行。 

每星期最少實行一次家居垃圾分類的比例約為61.7%,而居住在資助自置居所(居屋和夾屋)的受訪者每星期最少實行一次家居垃圾分類的比例(70.5%),較私樓(61.5%)和公屋(55.8%)的受訪者要高;灣仔區居民每星期最少實行一次家居垃圾分類的比例(42.8%)也較其它區為低。前者可能跟居屋和夾屋較佳的垃圾分類機制有關,而後者可能跟灣仔區大型屋苑比例較低有關,而大型屋苑通常具備較有系統的垃圾分類機制。兩者均值得政府及有關機構再深入了解,以趕及在都市固體廢物徵費計劃實施前,協助市民減少家居廢物量。 

另外,受訪者中只有3.5%為素食者,而差不多一半非素食者(49%)從未想過要每周起碼茹素一次,當中尤以男性為甚。至於外出用餐自帶餐具這個行為,有70.3%受訪者從未想過要實行,當中尤以65歲以上的長者為甚。外出用餐自帶餐具首先可以減低不潔餐具污染食物的健康風險;而食肆為節省人手開支而採用即棄餐具的情況下,自帶餐具也有助減廢(詳情見附表)。

通過推廣增強意識

研究結果令我們相信,政府的環保和衞生部門,以及民間的相關團體,在推廣減碳並且有益健康的行為方面可多下功夫,包括可以突出這些行為對健康的好處,以增加人們採納減碳行為的誘因。CCOUC計劃通過教師,來提高青年人對包括減碳行為的健康協同效益在內、有關氣候變化的認識和了解,並將於5月10日和6月舉辦題為「全球化──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的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詳情可參閱CCOUC網址(http://ccouc.org)。 

同時,為增加全球人士就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的認識,從而作出相應的準備及實行減緩氣候變化的行為,CCOUC開發了網上課程「氣候變化與健康」,透過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這個平台,免費開放給全球人士,尤其讓研究或從事健康、政策、教育或人道範疇的專業人士,包括公務員、醫護人員、前線災害救援人員或相關學科的本科或研究生,從公共衞生的角度了解氣候變化與健康的相關問題,如何應付氣候變化的健康影響,以及如何推動社區準備、響應、政策制定和實施。有關課程資料和報名手續,可瀏覽www.ccouc.org/climate-change-and-health。 

由個人及家庭做起

不少減低碳排放的行為,可同時對個人健康有所裨益,產生健康協同效益(health co-benefits)(見下表)。由於採納減低碳足跡的行為,包括減少塑膠包裝及購物袋或採用較昂貴的非化石燃料,可能為日常生活帶來不便或增加經濟負擔,所以單單訴諸減緩氣候變化的抽象理念,往往不足以叫人採取行動。不過,如果能令人了解到這些行為對個人健康的好處,將有助鼓勵更多人實踐減碳的行為及生活方式。 

減碳行為產生的健康協同效益

減碳行為

影響

健康協同效益

減少塑膠包裝及購物袋

對食物做成的化學物污染;減少塑膠廢物

減低乳癌和其他生殖功能受干擾的風險;減低與處理塑膠廢物相關的環境健康風險(如焚化爐產生的有毒氣體)

每天淋浴少於5分鐘

保存珍貴的水資源;減少用於加熱洗澡水和處理污水消耗的電力,從而減輕火力(煤、石油、天然氣)發電廠造成的空氣污染

保障有潔淨供水作飲用、煮食和個人衞生,減低由水、食物和接觸傳染的疾病之風險;減低與空氣污染相關的中風、心臟病、肺癌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風險

家居垃圾分類

減少廢物

減低與處理廢物相關的環境健康風險(如焚化爐產生的有毒氣體)

減少進食肉類

減少過度進食通常含較高飽和脂肪的紅肉;減少由反芻類牲畜(如牛隻)產生的溫室氣體的排放

減低與過度進食紅肉相關的結腸直腸癌、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減低與全球暖化相關的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

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由英國牛津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於2011年4月合作成立,是一所非營利研究所,致力進行與大中華和亞太地區災害與人道救援有關的研究、培訓和知識轉移。研究所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得以充分利用各方廣博的專業技術和龐大的合作網絡。研究所旨在將災害對區內脆弱人群的負面健康影響減至最低,為災害與醫療人道救援政策發展、計劃和應變,作研究、教育和社區知識轉移提供一個平台。

附件



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教授(左)、副研究員王沭欣博士(中)和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講師劉思達先生在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教授(左)、副研究員王沭欣博士(中)和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講師劉思達先生在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教授(中)、副研究員王沭欣博士(左)和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講師劉思達先生在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記者會上。

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教授(中)、副研究員王沭欣博士(左)和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講師劉思達先生在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記者會上。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