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9年8月26日

中大公布金融海嘯對香港及台灣社會風險管理影響的民意調查

2009年8月26日
分享
列印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社會工作學系王卓祺教授

金融海嘯百年一遇,會否影響香港及台灣兩地民眾對金融市場及各種涉及民生的社會風險的看法呢?香港和台灣都是經濟發達地區,其社會心態、政府取向,以及福利制度都有不少異同之處;究竟兩地民眾面對金融海嘯,民意取向又如何呢?

為進一步探討以上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與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合作進行研究,以了解兩地民衆在金融海嘯下對社會風險管理的看法。研究由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社會工作學系王卓祺教授及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王永慈教授領導,內容涉及兩地民衆對政府在金融市場扮演角色的看法、他們受金融海嘯影響的程度、對各種社會風險的評估,以及對社會風險的成因、交稅及各項應付社會風險政策的取向。

研究方法
調查採用電話隨機抽樣形式,分別於本年七月九日至十六日在香港進行,以及七月一至三日、六日及九日在台灣進行。香港的調查成功訪問了1,020名十八歲以上的香港居民,成功回應率為49.7%。以 1,020 個成功樣本數對母體進行推論,假設受推論的變項為二項分配時,其樣本標準差為0.0157;若將可信度(confidence level)設於95%,推論百分比變項時最大可能樣本誤差為3.07%以內。而台灣的調查則完成了1,100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賴水準下,估計抽樣誤差不超過 3.0個百分點(附錄一)。

香港及台灣的受訪者背景大致相同。男女約各佔一半,四成年齡介乎30至49歲,六成已婚,但教育水平及職業則稍有不同(附錄二)。為了使受訪者的背景更接近現實中的人口背景分佈,香港及台灣的數字均按性別及年齡作加權處理。

主要研究發現
(一)政府在金融市場的角色。
當被問及「政府是否有責任監管市場」時,超過九成香港民眾支持「政府應該監管市場」,達93.4%;同時亦有大多數香港市民(82%)認為如果政府不監管金融市場,會對市民造成很大風險;更有超過半數的香港民眾對政府處理金融危機的政策表示有信心。台灣方面,有75.9%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監管市場;有78.5%的民眾則認為如果政府不監管金融市場,市民將面對很大風險;另外,只有不足半數(45.3%)的台灣民眾對政府處理金融危機的政策表示有信心(表一)。

(二)金融海嘯影響市民的程度。調查發現,在個人損失和家庭損失兩方面,台灣都有接近半數人表示損失「嚴重/非常嚴重」,分別為48.7%和52%,比率均大於香港的30.7%和27.4%。由此可見,台灣民衆自覺面對的社會風險比較大。兩地市民最擔心的則為「對家庭經濟的影響」,香港民眾表示如在未來一年失業,對家庭經濟有嚴重影響的佔半數以上,達58.5%,而台灣更高達61.8%(表二)。

(三)市民在金融海嘯後對社會風險的看法。台灣民眾認為,台灣社會的「失業人士缺乏生活保障」、「在職貧窮」、「貧窮問題」及「老年人缺乏保障」問題的嚴重程度分別為85.1%、80.7%、81.6%和65.2%,亦有89.1%的台灣民眾認為政府有責任幫助中下階層家庭,改善生活困難,大部分比率均明顯高於香港民眾。台灣民眾認為現時台灣最嚴重的問題為「失業人士缺乏生活保障」,而香港市民則認為現時香港最嚴重的為貧窮問題(68.7%),其次有67.1%的市民認為現在的工作不能維持家庭的經濟負擔,最後分別為老年人及失業人士缺乏保障的問題,嚴重程度分別達66.8%和65%(表三)。

(四)市民對金融海嘯後社會風險成因的看法。調查發現,香港和台灣市民均偏重認為,「失業人士缺乏生活保障」、「在職貧窮」及「貧窮問題」的主要成因為經濟和社會因素,其中有54.4%的香港市民及52%的台灣市民認為經濟和社會因素造成最嚴重的問題為「在職貧窮」。而在老年人的問題上,有42.7%的香港市民和50.8%的台灣市民則認為是由「政府政策」所造成的(表四)。

(五)市民對於交稅以支持社會福利來應付社會風險的看法。香港和台灣分別有79.3%和86.2%的民眾同意應向富人多徵稅;另外,亦有超過半數(58.4%)的香港市民願意多交稅,以改善社會福利政策,而表示願意多交稅的台灣人則有41.3% (表五)。

(六)市民對政府應付社會風險政策的支持度。由於兩地情況不同,故只介紹香港的調查結果。在應付社會風險的政策當中,支持率最高的為「失業保險制度」,達70.1%;其次是「派發臨時現金補助」,支持率為63.6%,其中有78.6%的市民認為政府在實施這項措施時,應該進行資產審查,同時有72.3%的市民認為應該針對向有需要人士發放,而不是發放予全體市民。之後為「最低工資」政策,支持率為63.1%,而「補貼低收入工人工資政策」和 「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支持率分別為58.3%和52.4%。同時,在同意推行失業保險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市民當中,分別有67.8%和69.5%市民傾向於支持由「僱主、僱員和政府」三方供款(表六及七)。

總結以上調查結果,主要結論如下:
(一) 在這次兩地的調查中,一直信奉自由經濟的香港,相對台灣更認為政府要干預金融市場。
(二) 香港人在金融海嘯中,個人投資及家庭經濟的損失比台灣人少,亦有較多香港人對政府處理金融海嘯有信心。
(三) 台灣人較香港人認為失業保障、在職貧窮和貧窮問題嚴重。
(四) 兩地民眾都認為失業保障、在職貧窮和貧窮問題均主要由社會/經濟因素造成;老人缺乏保障問題則屬例外。
(五) 大多台灣人和香港人都支持向富人多徵稅的政策;個人交稅方面,香港人較願意交多些稅來改善社會福利,這可能與香港稅率低及少人需要交稅的原因有關。
(六) 香港人最支持管理社會風險的社會政策是失業保險,其次是派發臨時現金補助、推行最低工資和補助低收入工資;就算是全民退休制度,亦有過半數人支持。
(七) 絕大部分香港人贊成只向有需要人士派發臨時現金補助,而不是「人人有份」;至於失業及退休保險制度的供款方面,最多人支持勞資及政府三方供款的方案。
(八) 總括而言,港台兩地的民眾皆期望政府在金融市場及社會政策上扮演干預的角色,而不是讓市場自我調節。這個趨勢亦符合金融海嘯後國際發展的取向。

附件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社會工作學系王卓祺教授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社會工作學系王卓祺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