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3年4月11日

中大舉辦五十周年校慶博覽會及博文公開講座系列陳英凝教授分享在少數民族推行災害防備的經驗歡迎公眾參加

2013年4月11日
分享
列印

陳英凝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為慶祝立校五十周年,以「傳承、開創」為主題,由本年3月至11月舉行校慶博覽會,透過巡迴展覽及博文公開講座,讓大眾認識及了解中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及發展過程,展示大學的目標及願景。 

五十周年博文公開講座系列共有八場公開講座,分別由中大各學院的傑出學者主講。講題內容豐富,涵蓋哲學、醫學、創新科技、商業、科學、教育、社會科學等多個範疇,透過探討各項富趣味性的課題,促進知識的傳播,啟發思維。首場講座由李歐梵教授及關子尹教授主持,已於三月成功舉行。有與趣者可於網上觀看講座錄像(http://www.50.cuhk.edu.hk/zh_tw/event-recap)。 

陳英凝教授分享在少數民族推行災害防備的經驗 

第二場五十周年博文公開講座由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陳英凝教授主講,題目是「以科學依據為基礎的健康與醫療干預:如何在中國農村及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工作?」,現已接受報名,詳情如下:

日期:

2013年4月19日(星期五)

時間:

晚上7時正

地點:

香港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語言:

粵語

詳情及報名:

http://www.50.cuhk.edu.hk/zh_tw/anniversaryfair,或致電3943-8893(中大)/
2921-0285(香港公共圖書館)

作為醫療人道救援專家,陳英凝教授非常關注在資源匱乏地區的災害與健康問題。中國的非漢族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百分之八,他們大多零散地聚居於災害頻生的地區,或氣候極端的山嶺中。因缺乏社區資源,他們並不意識到災害防備的重要性。每當災害發生,他們往往就只能採取自救方式。 

有鑒於此,陳英凝教授與中大師生一起開展「中國少數民族健康與防災計劃」,為居於中國社會邊緣的少數民族提供以科學依據為基礎的健康與醫療干預及服務。在過去數年,他們走遍甘肅、四川、海南、貴州及廣西崎嶇的山野,在當地社區推行災後復原及衞生項目。在這次公開講座中,陳教授將會分享她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挑戰與樂趣,以及把知識轉移給當地居民的經驗。

陳英凝教授畢業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及香港大學醫學院,並曾於美國哈佛大學及倫敦衞生及熱帶病學學院就讀。陳教授在2006年開始在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擔任教學及研究工作,主要範圍包括氣候變化與健康、災難醫學、環球健康、暴力與傷害、研究方法及於資源匱乏地區進行醫學人道救援的需求及項目成效評估等。陳教授現為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公共衞生人道救援計劃主管以及氣候變化與健康研究小組召集人,亦是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臨床醫學院客席研究學人(新興傳染病及緊急應變)。陳教授從事醫療人道救援及發展研究經年,擁有豐富的公共衞生工作經驗,並積極參與非政府組織的義務工作,於2007年獲頒香港人道年獎。 

陳教授於2011年成立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 (CERT-CUHK-Oxford University Centre for Disaster and Medical Humanitarian Response),並出任所長。透過與國際及區域性的組織合作,CCOUC致力研究災害與健康的課題,研究專案包括災後與易受災地區的健康影響、災害防備及應對計劃、心理急救的臨床成效、醫療人道救援及氣候變化與死亡率、發病率、社區求助行為和風險認知的相互關係。

五十周年校慶博覽會於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舉行第二場巡迴展覽 

至於博覽會的巡迴展覽部分將於各大型商場及各區中學內舉行,內容主要分為四部分,包括中大概覽、歷史傳承、人文精神,以及創新研究。繼三月在尖沙咀海港城舉行的首場巡迴展覽後,第二場展覽將於415日至19日移師到鑽石山荷里活廣場一樓明星廣場。場內會展出多件珍貴歷史物品,包括1963年建議設立中大的《富爾敦報告書》、1964年《香港中文大學學位/文憑試題》等;亦設有互動展板及遊戲區介紹大學的最新發展。展覽開放時間由上午11時至晚上9時,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參觀。

請按此瀏覽更多活動照片:
https://www.cpr.cuhk.edu.hk/tc/events_recap_detail.php?1=1&id=122&s=

 



陳英凝教授

陳英凝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