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1年6月23日

中大引進雙球小腸鏡治療小腸疾病

2011年6月23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家亮教授(左) 及該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許祖紳醫生

小腸出血的診斷十分困難。即使經過多種檢查方法,醫生一般需約兩年時間才能找到出血的源頭。所以,不少患者須經常進出醫院,接受輸血及創傷性的檢查。隨著人口老化及使用阿士匹靈的個案增加,小腸出血患者的數目也因而不斷上升。除小腸出血外,其他小腸疾病亦需要一種既準確又可靠的診斷方法。

有見及此,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陳家亮教授及許祖紳醫生引進雙球小腸鏡,為本港小腸疾病患者提供服務。雙球小腸鏡及膠囊內窺鏡皆屬於既安全又無創性的小腸疾病診斷方法。對患者來說,雖然膠囊內窺鏡的診斷過程比較舒適方便,雙球小腸鏡卻能為患者作出即時的治療。例如,當醫生發現小腸出血時,可利用雙球小腸鏡即時進行止血,讓病人免卻手術之苦。此外,雙球小腸鏡比膠囊內窺鏡更能準確地標記腫瘤位置,大大提高外科醫生移除腫瘤的準確度。過去醫生往往需要為病人切開腹腔,利用腹腔鏡才能將腫瘤切除。

自2006年起,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與大埔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合作,為病人提供雙球小腸鏡服務,至今已為100名年齡介乎16至90歲的小腸疾病患者提供超過140次的診治。在這些患者中,最常見的小腸疾病包括小腸潰瘍(25名患者)、微絲血管出血(9名患者)及小腸腫瘤(9名患者)。醫生除了使用雙球小腸鏡為患者確診外,更可同時進行止血、切除瘜肉、標記腫瘤位置,以及取出不能自然排出的膠囊內窺鏡。有關技術的成功率極高,只有一個個案出現穿腸情況(0.69%),這名患者其後須進行外科手術,現已完全康復。除此之外,並無其他引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的個案。

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是本港其中一所率先引進雙球小腸鏡的醫療機構,其使用此技術作診治的經驗更為全港之冠。透過雙球小腸鏡服務,許多難以確診的小腸出血患者得以找到出血源頭,及時接受治療。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家亮教授(左) 及該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許祖紳醫生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家亮教授(左) 及該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許祖紳醫生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