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8年3月19日

中大納米技術應用專家獲頒伊朗花剌子模國際科學獎

2018年3月19日
分享
列印

王建方教授到伊朗出席頒獎典禮。

王建方教授(右一)獲伊朗總統魯哈尼(右二)頒發花剌子模國際科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物理系教授、理學院助理院長(教育)王建方教授,榮獲第31屆「花剌子模國際科學獎」(Khwarizmi International Award),以表彰他在「膠體等離子體金屬納米晶體」研究的傑出成就。頒獎典禮早前在伊朗德黑蘭舉行,今屆共有五人獲獎,王教授是唯一的亞洲得獎者。

王教授表示:「我很榮幸獲得此獎項,衷心感謝香港研究資助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大的支持和資助,並感激我的研究團隊與合作夥伴多年來的努力。我們會繼續深入研究,期望把納米技術帶到更多應用層面,發展可視化檢測儀器、防偽標記、超靈敏化學和生物傳感器、超靈敏光譜、智能窗和鏡、太陽能採集與應用等。」

基礎和應用研究並重  將納米科技帶入生活

王建方教授是納米技術和等離子體激元領域的著名科學家。自2005年加入中大以來,王教授與他的研究團隊致力研究「膠體等離子體金屬納米晶體」(colloidal plasmonic metal nanocrystals)。

當金、銀、鉑等金屬晶體只有數十納米大,即是人類頭髮直徑千分之一,便會擁有一些特徵,包括吸收或散射光的效率極高,可以與光線相互作用,產生表面等離子共振現象,把光聚焦到納米尺度的範圍,增加光強密度。這個優異的光學特性可廣泛應用於納米光學、光譜學、光催化及太陽能應用等眾多研究領域。王教授亦成功掌握精確調控納米晶體形狀和尺寸的技術,實現對其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的精準控制,並對這種共振性質和行為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和深入理解。

王教授在納米晶體的基礎研究成果,有龐大的日常生活應用潛力,包括衣物染色、光催化、生物傳感、光開關技術,以及太陽能的吸收和利用等。其中他們研發了一款可以感應溫度和時間的智能標籤,利用顏色的轉變,動態模仿產品的變質過程,讓消費者了解產品在運送和儲存期間的環境,是否超出可容忍溫度,從而判斷食品或藥物可否繼續使用。

王教授的傑出研究成果令他獲得普林斯頓儀器公司2014–2017年影響力出版獎,以及國家教育部授予2016年度高等教育傑出科學研究成果自然科學一等獎。

花剌子模國際科學獎簡介

「花剌子模國際科學獎」在1987年由伊朗科學研究與技術部轄下的科學暨科技研究院(IROST)創立,獎項以公元9世紀著名伊朗數學及天文學家花剌子模命名,旨在獎勵科學和科技創新與研究。獎項成立初期只頒發給伊朗人,1992年起開始頒授予非伊朗籍學者。獎項獲得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世界科學院等機構贊助,受到國際重視。獎項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親自頒授。

有關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成立於1963年,為一所享譽國際的研究型綜合大學。中大位處於亞洲的中心地帶,一直秉持「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之使命。中大合共有九所書院,它們與大學相輔相成,提供以學生為本的全人教育和關顧輔導,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大學設有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醫學院、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連同研究院,共開設超過300個本科及研究生課程。中大各學院積極參與廣泛的研究領域,設有多個研究所及研究中心,於優質的跨學科研究中各有專精。

中大在今年的「路透社:亞太區最具創新力大學」(Reuters: Asia Pacific region’s most innovative universities)排名中,再次在香港區位列榜首,整體排名第27位。 中大一直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目前在全球各地有超過750個獲授權的專利項目,大部分已經與業界達成合作協議,把創新科技引入市場。單在2016-17年度,中大已申請了183個專利,以及有88項專利獲審批授權,涉及醫療科技、生物科技、信息科技、電訊及材料科學等領域。

歡迎瀏覽中大網站 www.cuhk.edu.hk



王建方教授到伊朗出席頒獎典禮。

王建方教授到伊朗出席頒獎典禮。

 

王建方教授(右一)獲伊朗總統魯哈尼(右二)頒發花剌子模國際科學獎。

王建方教授(右一)獲伊朗總統魯哈尼(右二)頒發花剌子模國際科學獎。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