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9年2月13日

中大人口遷移與流動研究中心發布「香港外籍家庭傭工問卷調查結果」

2019年2月13日
分享
列印

(右起)中大社會學系系主任方偉晶教授、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碧樺依教授、社會學系副教授同鈺瑩教授,以及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鍾一諾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社會學系人口遷移與流動研究中心今天(2月13日)發布「香港外籍家庭傭工問卷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外籍家庭傭工(外傭)的工作和健康狀況值得關注。大部分外傭須面臨很多工作困難和情緒問題,社會服務機構應該完善針對外傭的支援服務系統。

香港外傭的工作現況及健康狀況

是次調查由人口遷移與流動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於2017年5月至9月進行,共2,017位在香港工作的菲律賓及印尼外傭接受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說明香港外傭的工作狀況令人擔憂。當中有43.9%沒有私人房間、70.6%每天工作時數超過13小時、34.6%表示休假當天仍需工作、5.9%沒享有每周一天的休假、23.7%不能於所有法定假期休假、28.6%感到被歧視、3.9%曾被僱主虐打、7.3%從未按時獲得工資、8%每月收入低於法定工資,而仍需支付中介費用予海外和本港僱傭中心的分別有51.3%及46.0%。

香港外傭的健康狀況較本地人差,這可能受工作狀況的影響。是次調查採用標準十二題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第二版評估受訪者的健康狀況,調查範圍包括生理健康(PCS)及心理健康(MCS)兩方面,以0 至 100分量度,得分愈高顯示健康狀況愈佳。根據2018年的調查,本地成年人的平均PCS和MCS分數分別是51.8和55.5。相比之下,是次調查發現受訪者的平均PCS和MCS分數分別只有 47.1和44.7。此外,經調整干擾因素後的分析結果顯示,無按時獲得工資、休息日加班、仍需支付僱傭中心會導致較低的PCS分數;無按時獲得工資、感到被歧視、被虐打則導致較低的MCS分數。

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與工作權益

人力和社會資本積累能影響工人的談判能力。是次調查結果顯示,雖然資本積累對提高外傭市場價值的作用有限,但仍對她們爭取較好的工作條件和基本權益上有一定作用。人力資本方面,外傭的過往工作經驗可降低她們薪金低於法定最低工資的可能性,同時提高獲取薪金高於最低工資的可能性;英語口語能力亦幫助她們取得更好的工資水平。過往的人力資本積累可影響外傭是否能入住僱主家中的獨立房間和獲得基本權益的保障,例如較少機會遭受欠薪。社會資本方面,增加參與周日聚會的次數也有助她們更好地保護自身權益。

勞工及其他服務支援狀況

調查發現外傭會因應所遇到的困難透過不同途徑尋求協助。對於勞工和合約有關的問題,多於七成外傭會直接尋求「正規支援」網絡協助,如領事館,勞工處和僱傭中心;而向「非正規支援」網絡求助的較多是關於情緒支援。超過半數受訪者會向居於香港的朋友尋求情緒支援,但有六成多認為他們並不會向朋友傾訴經濟上的困難。由此可見外傭於不同需要的求助取態有很清晰的分別。

此外,外傭對本地服務的低使用率和回應率很值得關注。雖然較多受訪者會到勞工處和入境處求助,但三分一受訪者認為他們無法得到適當的協助,更只有百分之四會向社工求助,可見他們對現有專為外傭提供的社會服務支援缺乏認識。這些社會服務機構為外傭提供一站式多方面的支援服務,如外傭因不熟悉此支援渠道而無從尋求協助,她們的求助模式會因此變得零散,不能得到完善的支持。

關於中大社會學系人口遷移與流動研究中心

人口遷移與流動研究中心是由中大社會學系於2016年5月成立。該中心就香港及其他亞洲國家人口遷移的前因後果進行廣泛的研究工作。通過開展研討會、工作坊、學術會議等形式,為研究遷移與移民的專家提供支持和服務平台。

查詢詳情,請瀏覽中大社會學系人口遷移與流動研究中心網頁http://www.cuhk.edu.hk/rcmm/index.htm



(右起)中大社會學系系主任方偉晶教授、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碧樺依教授、社會學系副教授同鈺瑩教授,以及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鍾一諾教授

(右起)中大社會學系系主任方偉晶教授、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碧樺依教授、社會學系副教授同鈺瑩教授,以及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鍾一諾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