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清音重聞:廣東音樂 專場演出

分享
列印
日期:

2012年10月25日

時間:

晚上八時正

地點:

崇基學院 利黃瑤璧樓 利希慎音樂廳

講者:

吳詠梅,杜泳,余少華,何耿明,陳國輝,陳子晉

講者簡歷:

我們認識的「梅姨」(吳詠梅) 是位慈祥的長者,為人一向低調,致她的成就向不為人察覺。梅姨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向北京中央政府提名的地水南音「師娘腔」承傳人,並於二零一二年二月榮獲澳門政府頒授功績狀頒授功績狀。 梅姨乃港澳兩地資深曲藝名家,自幼習唱粵曲、南音,為現世能真正把握「師娘腔」之唱家。早年與瞽師劉就、潤心及銀嬌等師娘遊,盡得瞽師、師娘「地水南音」之神髓。 四十年代香港粵樂名家邵鐵鴻創作譜子〈流水行雲〉,澳門陳陸平師傅以之撰曲,遂成名曲〈郎歸晚〉。梅姨時年十三,首唱該曲,名噪港澳。邵聞之,專程乘大船、攜樂器,赴澳邀梅,並親自拍和,曲罷言收梅為徒,然梅未嘗從其學。梅十七歲適蔡氏,相夫教子,絕足菊壇凡廿八年。四十五歲兒女成長,重踏江湖,以樂手身份隱伏於港澳曲藝界,從不公開唱曲。 一九九六年正月間,余參與南音名家甘明超之南音錄音拍和。甘其時年八十三,稍失神,茫茫不知所向。梅姨開腔相助,帶甘重入記憶,錄音遂成。 梅姨數十秒之行腔,勾起余八四年於北愛貝爾發斯特雪夜靜聽潤心南音〈嘆五更〉、銀嬌粵謳〈桃花扇〉錄音之塵封記憶,喜「師娘腔」未亡,梅姨歌聲自此常縈繞心間。二零零五年掌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於杜煥瞽師南音錄音推廣活動重遇梅姨,遂力邀。終於二零零八年香港中央圖書館開腔,演唱〈嘆五更〉選段,震動全場,識者欣聞舊調,以為「師娘」再世。澳門資深曲藝家沈秉和適逢其會,聞一更後即長途電話致澳門文化部,謂發現「地水南音」正宗傳人云云。 二零零九年香港藝術節特邀「梅姨」於南蓮園池再唱〈嘆五更〉之三更,聞者落淚!其後澳門電視台特邀吳演唱全本〈嘆五更〉,澳門方曉「梅姨」乃該埠文化瑰寶,「地水南音」傳人。「梅姨」潛藏數十年、久被埋沒的南音藝術方為人認識。 現年八十七,「梅姨」久定居香港,擅粵曲與南音,於揚琴及秦琴等樂器尤為精妙。從粵樂各大名家唱曲奏樂凡七十多年,曾以其秦琴為南音名家甘明超及區均祥拍和,灌錄多張鐳射光碟。其秦琴拍和之音色純和,彈、挑、輪、撥等技法已臻化境,與唱腔如影隨形,自然妥貼,誠僅存南音高手!余有幸隨尾,乃七年中國音樂資料館生涯之最大得著。中大師生有緣,得聆前世清音! 余少華 二零一二年十月十六日 中大音樂系

報名:

免費入場 | 不設劃位

查詢:

中國音樂資料館
cma_info@cuhk.edu.hk
3943 6555

講座摘要:

年近九旬的梅姨(吳詠梅)以碩果僅存的師娘腔演繹南音,並以丘鶴儔傳世的老揚琴,聯同眾資深樂手, 以中國音樂資料館之珍藏樂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