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9年12月15日

中大率先证实崭新心脏起搏疗法有效预防心律过慢病人出现心衰竭

2009年12月15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兼心脏科主管余卓文教授(右)和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陈日新医生 (左)

传统治疗心律过慢(心跳过慢)的方法主要是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科医生会为病人植入起搏电极至右心房及右心室,然后再连接到放置于左边锁骨皮下的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可以根据生理需要来调整心率,有效减低心跳过慢所引起的症状如头晕、昏厥或缺乏运动耐力。过去二十多年,植入起搏器已成为治疗心律过慢的标准疗法。现时本港大约有 15,000名病人装有心脏起搏器,而每年有多达1,300人需要接受这项治疗。

近年一些大型研究指出,右心室起搏疗法可能导致左心室功能恶化(左心室负责供应血液至所有重要器官),使心室变大、泵血功能减弱,最终引致心衰竭甚至死亡。较早前一项研究显示,26%接受了右心室起搏疗法的病人,最后都出现心衰竭。另外,不同的研究也估计右心室起搏疗法会提高心衰竭的风险或死亡率达1.6至3.5 倍。当中较易出现心衰竭的高危人士包括长者、已患有心脏机能障碍或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以及那些需要长时间接受右心室起搏疗法的病人(例如患有心脏传导阻塞)。至于右心室起搏疗法引致心衰竭的原因,可能与异常电活化引致左心室收缩不协调有关。研究人员正积极寻求崭新的起搏疗法,以降低患者出现心衰竭的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心脏科主管、心脑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临床医学)余卓文教授在2005至2009年期间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测试崭新的双心室起搏疗法可否防止右心室起搏疗法所带来的不良效果。该项研究透过随机分配方式,安排177名患者接受双心室或右心室起搏治疗。经过一年的跟进,接受右心室起搏疗法的患者的左心室泵血功能明显减弱,心室亦扩大了25%;而接受双心室起搏器治疗的病人,则没有出现上述的不良效果,减低了日后出现心衰竭的机会。此为全球首项同类型的研究,美国心脏协会于11月率先在奥兰多举办的周年科学会议上发布,并已刊载于上月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中大总结,这项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为心律过慢的病人带来突破性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那些心衰竭风险较高的病人,使用双心室起搏疗法的效果更佳。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兼心脏科主管余卓文教授(右)和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陈日新医生 (左)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兼心脏科主管余卓文教授(右)和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陈日新医生 (左)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