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1月10日

中大肠胃研究团队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8年1月10日
分享
列印

第八代「鹰爪缝合器」

沈祖尧教授、霍泰辉教授、锺尚志教授、陈家亮教授、吴国伟教授 (前排左起) 赵伟仁教授 (第二排中)、李玉棠教授 (第二排右) 及研究队伍其他成员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肠胃研究团队以研究肠胃溃疡出血的创新疗法,获颁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已于2008年1月8日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实施技术开发及社会公益项目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在2007年,共有662个项目竞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沈祖尧教授带领,名为「肠胃溃疡出血创新的非外科治疗法」研究,在解决这全球常见的疾病上,革新过往的治疗方法。研究队伍中的其他成员包括陈家亮教授、刘润皇教授、吴国伟教授、赵伟仁教授、李玉棠教授,以及中大医学院前院长钟尚志教授。

肠胃溃疡出血是常见的急性疾病,亦为普遍之消化道疾病之一。过去外科手术是治疗肠胃溃疡出血的唯一有效方法。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肠胃研究团队在内镜治疗肠胃溃疡出血的研究上一直居于领导地位。在研究组的努力下,过去二十年间共研发了多项创新疗法,当中包括:

‧应用内镜方法治疗溃疡出血;
‧使用抗菌疗法以治疗溃疡;
‧应用辅助性药物治疗以增加内镜疗法对急性溃疡出血的疗效;
‧制定创新方案以预防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 引起的相关性溃疡并发症。

随着这些疗法的发展,单在香港溃疡出血的死亡率从80年代的10%大幅降至2005年的4.4%。这些研究成果亦修正了国际上对于治疗此病的指引。同时无论外科手术的需求、输血量、住院日数、终身服药的需要、溃疡的发病率及复发率等亦大大降低。

然而,在过去十年的审核显示,虽然肠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整体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但在一些内镜治疗失败的个案,而需接受外科手术抢救者,其因手术而导致的死亡率却由20.3%上升至40.5%。此因大多数患者年龄均较高及身体常患有多种疾病,令他们一般难以承受冗长的手术。因此,在过去五年,大多数(73.8%)此类病人只接受风险较低的溃疡缝合术来稳住出血的血管。为减少手术死亡率,钟尚志教授研发一项新型内镜仪器-「鹰爪缝合器」,以取代外科手术。此仪器能通过内视镜在人体体内缝合溃疡以控制出血。这疗法有望能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来治疗严重溃疡出血。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肠胃研究团队已利用活猪作实验,模拟胃部溃疡大量出血,再用「鹰爪缝合器」来止血。结果在六只活猪中成功止血,而治疗时间在七分钟内完成,术后猪只安好并无再出血现象。目前,我们已可使用内视镜「鹰爪缝合器」来取代外科手术上的缝合技术治疗溃疡出血。中大将继续致力改良有关技术,以在临床上为肠胃溃疡出血病人作进一步治疗。



 

第八代「鹰爪缝合器」

第八代「鹰爪缝合器」

 

 

沈祖尧教授、霍泰辉教授、锺尚志教授、陈家亮教授、吴国伟教授 (前排左起) 
赵伟仁教授 (第二排中)、李玉棠教授 (第二排右) 及研究队伍其他成员

沈祖尧教授、霍泰辉教授、锺尚志教授、陈家亮教授、吴国伟教授 (前排左起) 赵伟仁教授 (第二排中)、李玉棠教授 (第二排右) 及研究队伍其他成员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