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9月19日

肺癌一线治疗新里程

2008年9月19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肿瘤学系教授莫树锦教授 中大肿瘤学系讲座教授兼香港癌症研究所所长及包玉刚癌症中心总监陈德章教授 中大肿瘤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林国智医生

肺癌是香港最普遍的癌症。在所有新症及癌症死亡的百分率中,肺癌分别占21%和30%。在2007年,有大约4,000个新的肺癌病例,当中有近3,500人死亡。香港是亚洲所有先进国家的城市之中,肺癌发生率最高的地方。吸烟是肺癌的主要成因,由于吸烟的人数在香港和亚洲持续上升,令肺癌的发生率持续高企。

在所有肺癌的个案中,大约有60%在发现病症时已属于晚期。目前标准的第一线治疗,即最初诊断时所使用的疗法,是由两种药物组合而成的化疗,而其中一种含有顺铂(cisplatin)或卡铂(carboplatin)成份,可引致的副作用包括脱发、恶心、呕吐、虚弱、感染和骨髓抑制。虽然新一代的化疗药物在毒性方面改良了不少,但许多患者仍希望尽量避免这些副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抑制剂(EGFR TKI),包括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和厄洛替尼Erlotinib(Tarceva )两种药物,是能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新颖口服标靶疗法,其毒性比化疗低。这两种药物属于第二线疗法,即在化疗失败后才使用,但其作为第一线疗法的角色仍然有待确定。

从2006年开始,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莫树锦教授领导IPASS(IRESSA Pan-ASia Study)研究,进一步验证吉非替尼作为第一线疗法的角色。这是一项开放性的随机试验平行对照研究,就吉非替尼与卡铂/紫杉醇(carboplatin/paclitaxel)作为第一线治疗的效力、安全性和可忍受度进行评估。IPASS的首要目标是比较无疾病进展存活率,其目的在于证明吉非替尼并不逊于卡铂/紫杉醇双合化疗。此项研究共有1,217名患有后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亚洲病人参与。他们事前未有接受化疗,属于腺性肺癌,为非吸烟或者是甚少吸烟人士(停止吸烟至少15年或每年吸烟量不多于10包)。大约50%的研究病者来自中国、20%来自日本,而亚洲其他地区则占30%。

中大肿瘤学系莫树锦教授于本月1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欧洲内科肿瘤学会的会长讨论会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数据,显示IPASS超出了初期目标,证明那些经临床挑选使用口服抗癌药物吉非替尼的亚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那些接受静脉注射卡铂/紫杉醇化疗药物的患者,有更长的无疾病进展存活率及更高的有效率。

在预先计划用病人肿瘤生物标记物状态的小群分析中,结果指出吉非替尼对那些肿瘤属于患有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病人比用化疗的同类病人有更长的无疾病进展存活率。相反,用化疗的那些肿瘤非属EGFR基因突变的病人比用吉非替尼的同类病人有较长的无疾病进展存活率。

相对于化疗,吉非替尼亦带来更少副作用,令病人获得更佳的生活质素。IPASS首席研究计划主任莫树锦教授表示︰「IPASS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治疗后期非小细胞肺癌第一线的新范例。非吸烟或甚少吸烟的腺性肺癌病人现时可避用化疗,改而选用吉非替尼(每日口服一粒药丸),以得到更长的无疾病进展存活率、更有效的疗效评价,以及更优良的生活质素,而所吸收的毒素亦较低。」



 

(左起)中大肿瘤学系教授莫树锦教授
中大肿瘤学系讲座教授兼香港癌症研究所所长及包玉刚癌症中心总监陈德章教授
中大肿瘤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林国智医生

(左起)中大肿瘤学系教授莫树锦教授 中大肿瘤学系讲座教授兼香港癌症研究所所长及包玉刚癌症中心总监陈德章教授 中大肿瘤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林国智医生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