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20年11月10日

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吸烟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联同多国专家制订「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指引

2020年11月10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医学院最近于泌尿外科国际权威期刊《欧洲泌尿外科》发表两项相关研究,涵盖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及治疗范畴。(左起: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黄至生教授、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助理教授张源津医生及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教授及中大何善衡泌尿中心主任吴志辉教授)

黄至生教授表示,全球各地的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颇大差异。欧洲国家在此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死亡率亦较亚洲低。随著亚洲人口的老龄化,有需要更迫切地妥善分配医疗资源。

张源津医生表示,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能将肿瘤一整块切除,避免把肿瘤切割分散,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吴志辉教授表示,戒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喝水、食用含高抗氧化物的蔬果,都可能有助降低患膀胱癌的风险。

杨先生于2017年发现小便有血,后来确诊患上膀胱癌。他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后,并无感到不适。

膀胱癌属全球十大最常见癌症,是不容忽视的泌尿科疾病。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最近于泌尿外科国际权威期刊《欧洲泌尿外科》发表两项相关研究,涵盖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及治疗范畴。第一项研究针对膀胱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十年数据分析,了解全球趋势,以及此癌症与吸烟和经济能力的关系。第二项研究则为,中大医学院团队联合国际泌尿科专家共同制订「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指引,为膀胱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手术治疗方案。 

膀胱癌患者多为年长人士且易复发 

膀胱癌于全球最常见癌症排第10位,每年约有55万宗新症。在香港,每年平均约有400宗新症,常见于55岁到70岁的人士。膀胱癌多数于早期确诊,患者通常因为小便带血而求诊,但不带痛楚。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教授及中大何善衡泌尿中心主任吴志辉教表示:「由于膀胱癌在香港不在十大癌症之列,所以相对肺癌、乳癌或大肠癌,一般鲜有提及。但此疾病复发率高,而且患者多为年长人士,所以我们认为有需要进行流行病学和治疗等多方面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吸烟是导致全球膀胱癌的主要因素 

中大医学院团队领导一项国际合作研究,集结来自全球癌症观察网(GLOBOCAN)数据库、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五大洲癌症发病率》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及与吸烟和经济能力的关系。主要发现摘要如下: 

  • 10年期癌症趋势研究显示,虽然欧洲国家的膀胱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死亡率却下降。相反,在亚洲,虽然整体发病率下降,但男性死亡率却上升。
  • 在吸烟人士比率呈下降趋势的国家中,具较高经济能力的地区,膀胱癌的死亡率相对较低。 

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黄至生教授表示:「我们观察到全球各地的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颇大差异。欧洲国家对这种疾病有较好的认知和更早的发现,这解释了为何这些地区的肿瘤治疗效果较好,死亡率亦较低。反观,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病人获得公共医疗服务的机会可能有限,因而缺乏获得先进肿瘤治疗的机会,长远而言有碍癌症控制。随著亚洲人口的老龄化,有需要更迫切地妥善分配医疗资源。」 

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了解吸烟是否导致膀胱癌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无论男或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正向关系。 

 

男性(年龄标准化)

女性(年龄标准化)

吸烟率与膀胱癌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

0.20

0.67

吸烟率与膀胱癌死亡率之间的相关系数

0.38

0.22

黄教授解释:「香烟含大量有害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在尿液中积聚并损害膀胱内壁,增加患癌的风险。较早已有国际研究表明,吸烟是膀胱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令患癌风险增加约50%,并会影响膀胱癌的病情进展。」

吴志辉教授补充:「『停止吸烟』是预防膀胱癌的首要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早前为解决吸烟问题定下全球目标,期望在2025年将15岁或以上群组的吸烟率降低三成。希望在全球共同努力戒烟的影响下,能有助减轻膀胱癌对治疗资源造成的长远负担。除了戒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喝水、食用含高抗氧化物的蔬果,都可能有助降低患膀胱癌的风险。」 

就「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操及应用达成国际共识 

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膀胱内灌注疗法和靶向治疗,视乎癌症期数和其他因素而决定治疗方案。大多数膀胱癌治疗涉及手术,而手术类型则取决于肿瘤大小及病情。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早期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最常用的常规方法。医生利用膀胱内视镜经尿道进入膀胱,把膀胱内壁的癌细胞和附近组织逐片切除。然而,TURBT的复发率非常高,一旦复发患者必须重复进行手术。在过去十年,泌尿科专家一直探索以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作为TURBT的潜在替代方法。ERBT出现于1980年代,能将肿瘤一整块切除,更好地对肿瘤切缘进行组织学评估,并避免把肿瘤切割分散,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由于ERBT过程较TURBT更精密及易于操控,膀胱穿孔的风险亦较低。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助理教授张源津医生表示:「虽然业界知道ERBT在治疗膀胱癌上的优点,但全球仍缺乏相关临床建议。因此,中大医学院就ERBT临床应用进行全面的审查,并提供科学证据,以助泌尿科专家为病人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我们带领的国际团队开展了两轮德菲法问卷调查(Delphi survey),邀请超过100名拥有ERBT经验的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意见。另外,举行了一次专家会议,共同制定ERBT共识声明。当中共有99条共识声明,未来有望成为膀胱癌手术的参考基础。」 

以下为较主要的共识声明摘要: 

  • ERBT是一种治疗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的新方法,并可能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ERBT适用于小至3厘米,甚或大于3厘米以上的膀胱肿瘤
  • 膀胱肿瘤的数量和位置并非进行ERBT的主要限制
  • ERBT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局部完全切除肿瘤,并减少肿瘤再植入的风险
  • ERBT的膀胱穿孔率较传统TURBT低

张医生补充:「共识声明将为操作ERBT的医疗人员提供指导,并指引研究人员在ERBT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膀胱癌的治疗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膀胱癌类型、病史和个人治疗偏好。因此,我们建议患者与医生进行详细讨论,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大医学院最近于泌尿外科国际权威期刊《欧洲泌尿外科》发表两项相关研究,涵盖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及治疗范畴。(左起: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黄至生教授、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助理教授张源津医生及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教授及中大何善衡泌尿中心主任吴志辉教授)

中大医学院最近于泌尿外科国际权威期刊《欧洲泌尿外科》发表两项相关研究,涵盖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及治疗范畴。(左起: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黄至生教授、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助理教授张源津医生及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教授及中大何善衡泌尿中心主任吴志辉教授)

 

黄至生教授表示,全球各地的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颇大差异。欧洲国家在此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死亡率亦较亚洲低。随著亚洲人口的老龄化,有需要更迫切地妥善分配医疗资源。

黄至生教授表示,全球各地的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颇大差异。欧洲国家在此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死亡率亦较亚洲低。随著亚洲人口的老龄化,有需要更迫切地妥善分配医疗资源。

 

张源津医生表示,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能将肿瘤一整块切除,避免把肿瘤切割分散,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张源津医生表示,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能将肿瘤一整块切除,避免把肿瘤切割分散,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吴志辉教授表示,戒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喝水、食用含高抗氧化物的蔬果,都可能有助降低患膀胱癌的风险。

吴志辉教授表示,戒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喝水、食用含高抗氧化物的蔬果,都可能有助降低患膀胱癌的风险。

 

杨先生于2017年发现小便有血,后来确诊患上膀胱癌。他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后,并无感到不适。

杨先生于2017年发现小便有血,后来确诊患上膀胱癌。他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后,并无感到不适。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