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7年5月15日

城市数据助建智慧健康城市 中大创新数据搜集与融合方法获国际奖项

2017年5月15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姚连生建筑学教授吴恩融教授;未来城市研究所所长、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研究教授梁怡教授;未来城市研究所研究员、建筑学院副教授任超教授;以及未来城市研究所博士后徐勇博士。

中大的WUDAPT 团队。

研究团队就数据融合算法进行讨论。

在比赛中制作的阿姆斯特丹气候分区图。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与西安交通大学所组成的研究团队,最近在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举办的数据融合大赛中,提出一项崭新的数据搜集与融合方法,从来自全球超过80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四队获奖队伍之一。 

该方法所采用的数据融合和影像处理方式,可提升搜集城市形态资料的效率,省却大量制订城市气候规划所需的人力,并为政策制定者、规划师和城市气候研究人员提供更快捷和精准的城市数据组合,对有关智慧城市、市区健康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有莫大帮助。 

研究团队成员包括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徐勇博士、任超教授和梁怡教授,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马凡博士及孟德宇教授。他们将于本年7月于美国举办的国际遥感大会上介绍有关方法的研究成果,并获颁发奖杯。 

该获奖项目为世界城市数据库(WUDAPT: http://www.wudapt.org)计划的一部分。中大是WUDAPT的亚洲代表,以任超教授为首,负责统筹区内市区气候图的制作。 

任超教授说:「全球正面临城市化进程,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城市热岛及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仍是困扰城市居民生活和健康的最大挑战。考虑到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因此我们更需要利用最新的科技和开放大数据的支持,开拓新的城市空间规划与发展思维,有效利用土地、绿地及环境资源,应对和解决这些挑战,建立一个更健康和具抗御力的未来智慧城市。」

中大WUDAPT团队自2015年以来已进行多个研究项目,共获颁三项研究资助及两个国际奖项,其中一项3D城市形态分析技术更已取得专利。 

中大的研究人员现正运用该技术为本地「香港2030+」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数据及城市气候评估支持,协助建设宜居的高密度城市。在国家层面,研究团队将参与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公布的「数码一带一路」(DBAR计划中的城市主题,将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80个城市的形态进行快速而全面的数码化,研究结果料可帮助这些城市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国际合作方面,所收集的数据亦获欧盟委员会辖下对地观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所采用,并已开始与Google商谈建立「国际城市数据库合作项目」,同时也受邀将参与由世界银行联合国支持的「拉美国家健康城市评估项目」,为其提供城市数据库及气候规划评估。 

有关IEEE GRSS数据融合大赛(Data Fusion Contest 

数据融合大赛由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GRSS)主办,旨在促进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与分析方法的进展。2017年度数据融合大赛的主题是不同城市环境的土地用途分类,即是市区气候图。参赛队伍须提出创新的分类算法,由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审根据提交方法的精准度和应用可行性进行评审,选出成绩最佳的四队授予奖项。 

有关比赛的更多资料,请参阅:https://www.grss-ieee.org/community/technical-committees/data-fusion/2017-ieee-grss-data-fusion-contest-results/



(左起)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姚连生建筑学教授吴恩融教授;未来城市研究所所长、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研究教授梁怡教授;未来城市研究所研究员、建筑学院副教授任超教授;以及未来城市研究所博士后徐勇博士。

(左起)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姚连生建筑学教授吴恩融教授;未来城市研究所所长、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研究教授梁怡教授;未来城市研究所研究员、建筑学院副教授任超教授;以及未来城市研究所博士后徐勇博士。

 

中大的WUDAPT 团队。

中大的WUDAPT 团队。

 

研究团队就数据融合算法进行讨论。

研究团队就数据融合算法进行讨论。

 

在比赛中制作的阿姆斯特丹气候分区图。

在比赛中制作的阿姆斯特丹气候分区图。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