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4年11月25日

中大证实注射「加压素」可有效降低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风险

2014年11月25日
分享
列印

(右起)中大妇产科学系系主任梁德杨教授、名誉临床副教授张春惠医生和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黄思慧医生发布有关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前注射「加压素」的研究结果。

中大妇产科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黄思慧医生(左)手持的宫腔镜和取卵针可将「加压素」直接注射于「黏膜下肌瘤」,有助减低进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时吸收过量液体的风险。

「黏膜下肌瘤」属子宫肌瘤的一种,一般以「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作治疗。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妇产科学系最近发现,术前于肌瘤注射「加压素」,可有效减低在手术过程中吸收过量液体的风险,从而提升手术安全性及成效,增加完全切除肌瘤的机会。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瘤。根据统计,香港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位患上子宫肌瘤,当中有5%属「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可导致经血量过多和不育。有别于子宫切除术,「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不但可保留子宫,而且没有任何腹部手术切口,出血量少,并可快速康复,因此是治疗「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方法。 

由于「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需要在宫腔内注入液体以膨胀宫腔,使医生能清晰观察内部情况,因此手术有吸收过量液体的风险,严重可引致肺水肿、低钠血症,心脏衰竭和脑水肿等并发症。 

中大医学院妇产科学系于2010年开始研究经宫腔镜对「黏膜下肌瘤」直接注射「加压素」的新技术,发现能有效减低「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吸收过量液体的风险。为进一步确认新技术的成效,妇产科学系于2011至2014年期间,为39名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加压素」或生理盐水注射,而病人和医生不会被告知随机分配结果。 

结果证实注射「加压素」于「黏膜下肌瘤」,可有效减少吸收手术用液和降低手术失血量,以及提升手术过程中的视觉清晰度,大大加强了手术的效率(图表一)。 

图表一

   接受「加压素」注射组 (20人)     接受生理盐水注射组 (19人)   
手术时间 20分钟 29.0分钟
平均手术用液使用量     4200毫升 9800毫升
手术用液吸收 0毫升 300毫升
“最小”失血量评级 95% 37%

中大妇产科学系系主任梁德杨教授解释,「加压素」一般应用于开腹和腹腔镜肌瘤切除术,直接注射于「黏膜下肌瘤」可收缩血管,从而减少手术中出血和手术用液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风险,亦令手术视觉更清晰。「吸收过量液体可引致严重并发症,可谓非常危险。于子宫肌瘤注射『加压素』不但可减低手术风险,更可避免因吸收过量液体而中断手术,能有效将肌瘤完全切除,提升手术成效。」 

中大妇产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张春惠医生指出:「根据以往研究,病者可于手术前注射一至三个月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以减低吸收过量液体的风险。但此药物成本较高,并可能引致出现更年期征状、延迟手术和增加宫颈扩张困难等副作用。相较之下,『加压素』便没有这些问题。」然而,张医生提醒,患有血管疾病、癫痫症、偏头痛、哮喘或心脏衰竭病历的人士并不适合注射加压素。 

中大妇产科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黄思慧医生形容,是次研究结果令人鼓舞,证实在「黏膜下肌瘤」直接注射「加压素」,可令「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更安全有效。「我们希望透过此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效,日后能够治疗较大的子宫肌瘤,帮助更多的子宫肌瘤患者。」



(右起)中大妇产科学系系主任梁德杨教授、名誉临床副教授张春惠医生和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黄思慧医生发布有关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前注射「加压素」的研究结果。

(右起)中大妇产科学系系主任梁德杨教授、名誉临床副教授张春惠医生和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黄思慧医生发布有关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前注射「加压素」的研究结果。

 

中大妇产科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黄思慧医生(左)手持的宫腔镜和取卵针可将「加压素」直接注射于「黏膜下肌瘤」,有助减低进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时吸收过量液体的风险。

中大妇产科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黄思慧医生(左)手持的宫腔镜和取卵针可将「加压素」直接注射于「黏膜下肌瘤」,有助减低进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时吸收过量液体的风险。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