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4年4月24日

中大研究发现新一代口服薄血药助亚洲房颤患者预防中风成效更佳

2014年4月24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黄家星教授(左)及名誉助理教授苏蔼欣医生发布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药物的研究结果。

新一代口服薄血药「利伐沙班」与传统薄血药「华法林」的比较。

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莫庆尧内科医学讲座教授、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黄家星教授领导的最新研究发现,对亚洲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而言,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药物(即薄血药)「利伐沙班」预防中风的成效,比起传统薄血药「华法林」较佳;而「利伐沙班」对亚洲患者的成效亦比非亚洲患者为佳。 

房颤属于最常见的心律不整,患者的心房会快速且不规律地收缩,无法把足够的血液泵出心脏,有机会令血液滞留于左心房凝成血块。如血块流向脑部,便会导致脑中风,因此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较一般人高五倍,须处方薄血药作预防。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房颤是本港中风个案的主要成因之一,约四分一中风个案是由房颤引起。然而,当中只有13% 患者在中风前曾服用薄血药预防血块形成。服药的数字偏低,可能是由于患者对房颤及其并发症的认识不足,或低估中风风险。同时,传统薄血药「华法林」的限制较多,服用时需要戒口及定期验血调校剂量。 

为探讨薄血药对亚洲房颤患者的成效及重要性,黄家星教授在一项共14,262位来自45个国家的房颤患者参与的国际大型研究ROCKET AF当中,抽取了内地、香港、台湾及韩国四个亚洲地区共932位患者的数据进行延续性研究,并与其他地区(主要为西方国家)患者的数据作比较,发现亚洲房颤患者曾经中风的比率较其他地区高11%。 

在亚洲房颤患者数据当中,服用新一代口服薄血药「利伐沙班」和传统薄血药「华法林」的约各占一半。研究结果显示,「华法林」对亚洲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逊色,只有47% 的亚洲患者采用「华法林」时能达至目标治疗范围,而非亚洲患者则有55%。另外,亚洲患者服用「华法林」后的中风及出血并发症的比率亦较高。 

研究亦发现,「利伐沙班」能有效降低亚洲房颤患者中风的机会达32%,较非亚洲患者的11% 为佳。在安全性方面,服用「利伐沙班」的亚洲患者的颅内出血比率,比服用「华法林」的组别低73%(「利伐沙班」组别为0.6%,「华法林」组别为2.5%)。 

黄教授总结研究结果,指出与传统药物「华法林」相比,亚洲房颤患者采用新一代口服薄血药「利伐沙班」不单更为简便,其安全性及疗效亦较高。他建议属于中风高危的房颤患者,应考虑采用此新药物作第一线治疗。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黄家星教授(左)及名誉助理教授苏蔼欣医生发布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药物的研究结果。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黄家星教授(左)及名誉助理教授苏蔼欣医生发布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药物的研究结果。

 

新一代口服薄血药「利伐沙班」与传统薄血药「华法林」的比较。

新一代口服薄血药「利伐沙班」与传统薄血药「华法林」的比较。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