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3年4月14日

中大「友凝‧友义」计划传扬环保、爱与关怀本地及非本地生携手服务社区获中大-恒生 I‧CARE博群本地服务计划全力支持

2013年4月14日
分享
列印

嘉宾、受助人士及学生服务大使合照。

受助人士与学生大使于典礼上献上精彩的表演。

学生服务大使与受助者分享活动体验。

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致辞。

副校长霍泰辉教授向恒生银行代表致送纪念品。

服务对象向在场嘉宾致送纪念品。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第四届「友凝‧友义」文化交流暨义工计划日前举行闭幕典礼,庆祝并回顾过去一年的成果。这项计划旨在团结本地、内地及海外学生携手服务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今年更得到恒生银行全力赞助,成为中大-恒生I‧CARE博群本地服务计划的项目之一。本年度的「友凝‧友义」计划以推广环保为主题,80位来自不同学系的本地及非本地学生合作为新来港儿童、南亚裔家庭、长者及肢体伤残人士筹划各式各样的服务,受惠人数达200多人,总服务时数更达1,026小时,较去年上升近50%。 

本届的学生服务大使分别来自内地、澳门、台湾、日本、南韩、印尼、瑞士、芬兰、美国及尼日利亚等地,他们为不同的受助对象举办兴趣班、郊游、游乐会等活动。学生在服务前接受一系列包括义工导向以及环保意识的整合训练,并把训练所得发挥在社会服务中。 

闭幕典礼由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主持,赞助机构恒生银行代表、100多名中大学生及受助者出席。其中,受助的肢体伤残人士及南亚裔儿童分别在典礼中表演彩虹旗舞及献唱广东歌等,以表示对学生大使的感谢,场面温馨。参与计划的学生大使亦分享了服务中的难忘经历及启迪。

学习包容不同文化 

由于学生大使来自不同的国家,如何有效地沟通是他们在参与服务前首要克服的问题,包括义工之间的沟通,以及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来自美国的交换生徐聪说:「我们的组别有来自香港、内地、印尼和美国的本科生跟研究生,所以当初在讨论服务内容时,会因为彼此的文化差异而产生意见分歧。后来大家渐渐学会包容彼此不同的地方,沟通上的困难终能克服,文化视野也扩阔了。服务期间,我与新来港小朋友分享自己小时候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经历,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适应新生活。」学生大使亦尝试让不同服务对象的组别有更多的互动,例如安排长者和小朋友一同出游,促进长幼共融。 

传达环保讯息 

学生大使在服务期间,亦积极把环保讯息传递给受助对象,为地球的永续发展贡献一己之力。本地生曾敏仪表示:「我们在设计服务活动的时候也加入了环保的元素,例如我们带南亚裔儿童参观嘉道理农场,让他们亲亲大自然,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亦会为服务对象安排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用废弃物资做手工艺品、制作有机食品以及种植室内盆栽等。 

让非本地生认识香港社会 

非本地的学生大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帮助到他人,也对香港社会有了更深的认知。内地生陈郁晓感受至深:「在带领肢体残障人士游览星光大道的活动中,我看到了香港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弱势群体的关顾,也感受到了香港人对他们的包容。整个经历也令我增添了对香港的归属感。」 

「友凝‧友义」计划简介 

「友凝‧友义」计划由学生事务处举办,致力推动学生间的文化共融,并帮助非本地生适应新生活。参加此计划的学生一方面可结识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促进文化及语言交流;另一方面可更深入了解本港社会及有需要人士所面对的问题,培养施予及分享的美德,并建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ICARE博群计划简介 

中大成立I‧CARE博群计划,提倡「博思明志,群育新民」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港、内地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及公民服务,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公民意识,促进全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I‧CARE博群计划由「社会及公民参与督导委员会」领导,是一个全面而整合的计划,涵盖五大范畴,分别为:社会服务计划;研究与调查计划;非牟利团体实习计划;社会企业创业计划;以及博群大讲堂。

 



嘉宾、受助人士及学生服务大使合照。

嘉宾、受助人士及学生服务大使合照。

 

 

 

受助人士与学生大使于典礼上献上精彩的表演。

受助人士与学生大使于典礼上献上精彩的表演。

 

学生服务大使与受助者分享活动体验。

学生服务大使与受助者分享活动体验。

 

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致辞。

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致辞。

 

副校长霍泰辉教授向恒生银行代表致送纪念品。

副校长霍泰辉教授向恒生银行代表致送纪念品。

 

服务对象向在场嘉宾致送纪念品。

服务对象向在场嘉宾致送纪念品。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