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1年6月28日

中大公布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 2009)研究结果全球学生数码阅读能力首次揭示 分析香港学生数码阅读与科技应用能力的关系

2011年6月28日
分享
列印

身处资讯年代和网络世界,香港学生是否能充份掌握和适当利用数码科技和网络资讯?对比其他国家,他们的网上阅读能力表现如何?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教育研究所「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简称PISA)香港中心」今天(6月28日)公布PISA 2009的数码阅读能力评估结果。 

PISA 2009的研究结果已于去年十二月公布(即全球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表现)。由于PISA主要探讨学生在日常生活上应用知识的能力,评估项目紧贴现实生活,因此2009年的研究在常规笔试外,更加入数码阅读测试,以评估学生的网上阅读表现。中心于2009年4至6月期间,以随机抽样方式,邀请了就读于151间中学近1,450名十五岁学生参加测试,评估他们在数码阅读方面的表现。测试利用电脑程式模拟互联网上的阅读环境,内容为网上常用的资源,包括专题或搜寻网页、电邮通讯、网志、网上交易或其他互动平台。学生须于40分钟内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研究结果

PISA 2009的数码阅读评估共有十九个国家或地区参加,香港学生的平均分为515分,稍逊于韩国(586分)、纽西兰(537分)及澳洲(537分)学生,位列第五,但在统计学上与第四至七位的成绩并无差别(图1)。数码阅读能力的基本水平为第二级,最高能力级别为第五级及以上。90.2%的香港学生达到第二级或以上水平,高于十六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成员国的平均百分比83.1%;惟达到最高水平(第五级及以上)的只有6.3%,低于OECD的平均7.8%,更显着低于表现较佳的韩国(19.2%)、纽西兰(18.6%)和澳洲(17.3%)(表1)。 

学校和家庭的资讯科技资源

是次研究分析了香港学校和家庭的资讯科技资源对学生表现的影响,发现绝大部分(98%以上)学生无论在学校或家里,都可使用电脑及连线(上网)。尽管如此,仍有11.3%学校表示电脑短缺、4%学校表示连线资源不足、16%学校表示教育软件短缺,并且表示以上不足影响了教学工作。虽然学校之间的资讯科技资源相若,数码阅读成绩的校间差异却达46%,高于OECD的平均校间差异38%。 

研究亦发现学生在学校有否使用电脑与其数码阅读成绩并无显着关系,反映只向学校供应电脑硬件不足以改善学生的数码阅读成绩。故此,资讯科技教育政策应着手研究「软件」方面的问题,包括在学校如何有效利用资讯科技,使不同背景学生的成绩得以提升。家庭方面,研究发现可在家使用电脑的学生,数码阅读成绩显着高于家里没有电脑供使用的学生,前者的平均成绩(518分)比后者(457分)高出61分。虽然本港没有电脑的家庭属少数,但鉴于此因素对学习的负面影响,学校和当局应对这些家庭的学生施以援手,提供适当的资讯科技设施。 

网上活动与数码阅读成绩

同时,研究分析了不同的网上活动与数码阅读成绩的关系,发现对成绩有正面影响的活动包括:参与网上讨论区、使用电邮,以及搜寻网上资料以完成作业。经常更新网志和下载娱乐资料的学生,成绩则较差(图2)。 

估计由于本港过去十多年来加强了教育方面的资讯科技应用政策,香港学生对资讯科技的应用有较大信心和持有较正面的态度(表2);然而,他们的数码阅读表现却逊于韩国、纽西兰和澳洲学生。这值得作后续研究,以了解具备不俗基本阅读能力和对资讯科技稔熟的香港学生,为何数码阅读的能力却略为逊色。 

PISA背景资料

定期跨国研究PISA由OECD策划,每三年进行一次,全球共七十多个国家参与。计划旨在评估年龄十五岁学童参与社会的基础能力,涵盖三个主要素养范畴,包括阅读、数学和科学,由各参与国家/地区的学者共同协作制订,再经国际学科专家审议,以及各国的专家委员会批核。踏入资讯时代,数码技术在PISA扮演的角色将日渐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