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6年3月30日

中大「南亚及东南亚文化节」推广多元文化

2016年3月30日
分享
列印

开幕礼上嘉宾与表演学生合照。

印度学生表演传统舞蹈。

学生把宝莱坞式的快闪活动搬上舞台。

印度手绘摊位大受欢迎。

印度表演者演奏印度双头鼓「Dhol」。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的代表介绍他们为在港少数族裔提供的服务。

印尼传统乐器Angklung工作坊。

水灯制作工作坊。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学生事务处于3月16日至24日举办「南亚及东南亚文化节」(文化节),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南亚及东南亚文化的魅力,推动多元文化交流。  

三月适逢是印度及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传统节日-色彩节(Holi Festival)举行的时节,文化节安排了一系列精彩活动,如同色彩节般缤纷多采,包括:开幕表演、「南亚及东南亚市集」、豆腐制作班、印尼传统乐器演奏工作坊、印度民俗舞工作坊、泰国水灯制作班及文化讲座等。开幕礼由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马来西亚驻香港总领事馆领事Nuramira Akmal binti Mustapa女士及印度驻香港总领事馆领事及办公室主管Narayan Singh先生主持,其后的表演节目包括尼泊尔学生的民族舞、印度学生表演传统舞蹈Bharatanatyam,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学生的宝莱坞式快闪活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演出充满动感,教人耳目一新。还有来自印度的表演者演奏印度双头鼓-Dhol,让现场洋溢一片异国风情。

协助筹办「南亚及东南亚文化节」的印度学生Manisha Kamatchi表示:「这次文化节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体验,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无分异同。我亦可趁机会与人分享如何欣赏我们国家的文化。虽然参与这次的活动需要投放很多心力及要求团队合作,但我从中得到快乐与满足,相当值得!」

「南亚及东南亚市集」在中大从多角度感受当地文化

在文化节的首两天,中大本部文化广场摇身一变成为充满南亚及东南亚色彩的市集。来自泰国、尼泊尔、印度、印尼、汶莱、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学生或代表在市集的摊位展示各自的文化,当中有不少摊位提供传统食物让学生免费试吃,包括﹕泰式炒面、印尼春卷/糯米鸡卷、马来西亚肉骨茶/椰浆饭/咖央多士、印度小吃等。除了美食大受欢迎,免费体验印度手绘(henna)的摊位也门庭若市。现场还有泰国学生教大家用泰文写自己的名字及其泰文发音,亦大获好评。此外,社企「爱服饰‧南亚创艺」在摊位上售卖由居港尼泊尔妇女制作的手工肥皂,让学生和职员有机会了解他们的文化及在港生活的现况。

两天的「市集」还加插了印尼传统游戏环节及南亚学生表演,气氛更显热闹。

学生带头  推动文化交流

豆腐在东南亚美食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学生除了在「南亚及东南亚市集」上品尝美食,亦可参与手工豆腐制作工作坊学习制作豆腐。文化节亦设有印尼传统乐器Angklung工作坊,由印尼学生教导演奏Angklung和来自印尼的老师分享他们的文化,使参加者得以对印尼的音乐以至传统文化有更多认识。还有印度学生在民族舞工作坊教授传统舞蹈Dandiya Raas、泰国学生则教导参加者制作色彩绚丽的水灯(Loy Krathong),大家一同透过燃点水灯许愿和祈福。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少数族裔服务部的代表与一位中大毕业生在分享会上分享他们在香港及海外为南亚/东南亚人士提供支援服务的经验。三位之前分别到斯里兰卡、泰国及越南实习的中大学生则在另一文化分享会上分享他们在异国有趣的见闻与体验。

欲重温「南亚及东南亚文化节」的精彩片段,请浏览:www.facebook.com/CUHKCulturalEncounters

支持机构:
马来西亚驻香港总领事馆
泰国驻香港总领事馆



开幕礼上嘉宾与表演学生合照。

开幕礼上嘉宾与表演学生合照。

 

印度学生表演传统舞蹈。

印度学生表演传统舞蹈。

 

学生把宝莱坞式的快闪活动搬上舞台。

学生把宝莱坞式的快闪活动搬上舞台。

 

印度手绘摊位大受欢迎。

印度手绘摊位大受欢迎。

 

印度表演者演奏印度双头鼓「Dhol」。

印度表演者演奏印度双头鼓「Dhol」。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的代表介绍他们为在港少数族裔提供的服务。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的代表介绍他们为在港少数族裔提供的服务。

 

印尼传统乐器Angklung工作坊。

印尼传统乐器Angklung工作坊。

 

水灯制作工作坊。

水灯制作工作坊。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