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9年12月5日

中大工程学院周博磊教授获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选为2020年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20人」

2019年12月5日
分享
列印

周博磊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信息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周博磊教授荣获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选为2020年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20人」。 

周博磊教授一直专注于深度神经网络及提高人工智能系统可靠度的研究,2012年取得中大信息工程学硕士学位,其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修读博士学位,于2018年毕业后重返中大。是次获奖肯定了他令人工智能系统更易于人类理解和信赖的成果。 

拆解人工智能「黑盒」 提升其可靠及透明度 

人工智能系统逐渐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自动驾驶、银行批核贷款、脸部识别等,无意中为人类进行各种各样的决策工作。然而,人工智能系统纯粹由大量数据训练而成,一般人甚至工程师都只知其决策结果,无法完全掌握背后理据和分析机制,因此被称为「黑盒」。「黑盒」不但引伸出法律问题,更会导致严重的安全和可靠度问题,窒碍人工智能普及应用。 

有鉴于「黑盒」问题,周教授与其研究团队积极开发Class Activation Mapping及Network Dissection等创新技术,帮助科研人员和相关从业员掌握人工智慧系统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模型,以及更容易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大大提升可靠度。这些新技术长远有助人工智慧于自动驾驶、医学图像诊断和生物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 

周教授的团队最近亦建立起一套生成模型解析法,成功拆解深度神经网络在进行图像合成时所处理和学习的语义特征,藉此来逼真地编辑图像,例如透过重整脸部改变外貌年龄、按场景改善自拍照的光亮度等。与MIT-IBM Watson AI Lab人工智慧实验室的研究合作中,他们的团队开发一套新工具去发现以往部分数据被人工智慧系统忽略的「盲点」。周教授希望研究人员多关注机器学习系统和人工智慧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理解性。 

对于获选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20人」,周教授表示:「我衷心感谢过往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导师和合作伙伴,以及现在中大研究团队的大力支持。我有信心继续引领团队开发可解释、强大和安全的AI技术。 适逢今年是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成立30周年,我希望在可见的将来,香港会有愈来愈多的年轻一代从事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行业。」 

有关《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20人」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20人」自1999年起,每年严选35岁以下科技创新最具潜力的科技创新者,评选范围包括生物医药、电脑、电子通信技术、能源、先进材料、软件、交通、互联网等。亚太地区的人才榜涵盖了东南亚、澳洲,新西兰、香港及台湾等地区。

有关中大信息工学系 

中大信息工程学系是由时任的中大校长高锟教授于1989年创立,是香港第一个,亦是至今唯一的信息工程学系,以其领先的研究和高质量的课程享誉全球。学系专注于在现实世界不同的应用中所涉及到的信息产生、通讯及网络连结、讯息存储、处理和保安有关的领域。它涵盖传统上计算机科学相关的领域,例如互联网设计和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移动和云端计算,亦包括了传统电子工程通信方面相关的范畴,例如光纤和无线通信、多媒体处理、通信理论和物联网应用等。

2020年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20人」: https://www.innovatorsunder35.com/the-list/bolei-zhou/



周博磊教授

周博磊教授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