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Faculty of Arts – 1st Faculty Colloquium十八世纪中国的稻米消费模式

分享
列印
日期:

2013年10月4日

時間:

4:00 – 6:00 pm

地點:

G24人文雅集冯景禧楼

講者:

张瑞威教授, 历史系

查詢:

中文大学文学院院务处
电话: 3943 7107
传真: 2603 5621
电邮: afo@arts.cuhk.edu.hk

講座摘要:

十八世纪是清朝的黄金时期,它包含了康熙、雍正和干隆三朝,历来被历史学家称为「盛世」。在这一百年的「盛世」中,中国人口翻了一翻,领土也大幅度扩展,然而最为显着的发展却是贸易。庞大的地域市场纷纷形成,经营谷物﹑盐﹑棉花﹑丝绸和茶叶等日用商品,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大米。 过去的中国米粮市场研究,往往出现两种谬误:一是将稻米种植理解为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二是将稻米视作只具有单一品种的农作物。这两种谬误加连起来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学者长期以来将稻米和人口研究挂钩,一方面将稻米产量看成是人口增长的背后动力,另方面又将人口增长看成是推动米粮贸易的主因。本演讲的目的,是要将米粮种植和消费作为独立的研究课题,探讨华中和华南地区人们吃用稻米的原因,并区别不同稻谷品种的质量和价格,从而探求出十八世纪中国米粮市场的真实发展模式。

備註:

Language: 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