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禅宗「牧牛图颂」的修行理念

分享
列印
日期:

2019年10月10日

時間:

19:30-21:30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学利黄瑶璧楼G/F LT2

講者:

萧丽华教授 (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教授兼人文学院院长)

講者簡歷:

萧丽华教授,现任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教授兼人文学院院长、国语日报《古今文选》主编。台大中文所博士。曾任元智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兼心理辅导中心主任、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台大中文系教授兼副主任、《台大佛学研究中心学报》主编、《台大中文学报》主编、现代佛教学会第四届理事长、中国唐代学会第九届理事长。2005年为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短期访问学人,2009年为捷克查理士大学短期访问学人,2012年为日本京都大学短期访问学人,2014年为韩国东国大学短期访问学人,2015年为日本立命馆大学短期访问学人。著有:《唐代诗歌与禅学》、《「文字禅」诗学的发展轨迹》、《从王维到苏轼──诗歌与禅学交会的黄金时代》、《东亚汉诗与佛教文化之传播》等多部学术专著。《佛光,文学之道》为作者第一本佛教散文,是多年学佛的生活记录、更是为佛光大学文学教育而写的专书。

查詢:

网页:http://www.cuhk.edu.hk/arts/cshb/
电话:(852) 3943 5938
电邮:cshb@cuhk.edu.hk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学冯景禧楼204室

講座摘要:

印度的菩提达摩禅师北魏时(约西元500年)将达摩禅传来中国。会昌法难以后的中国禅宗,是达摩禅的中国化时期,所谓中国化主要是老庄化,玄学化。完成这一倾向的是洪州禅,特别是石头(石头希迁;700~709)门下的「即心即佛」,「无修无证」。洪州与石头门下的作风,都是无可表示中的方便表示。从此发展出以牧牛为喻的图示与诗歌。宋代之后,牧牛禅诗颂有二百三十首左右,牧牛图也流传多样,由清居皓升禅师,颂牧牛图一十二章,到宋代廓庵师远改写为十颂、太白山普明禅师颂牧牛图十章等等,流传至今。日本与韩国佛教界流传的「牧牛图颂」就是廓庵师远的系统。对照此二系统,可以看出修慧与修禅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