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News Centre

12 Apr 2013

香港中文大學五十周年傑出學人講座白先勇教授闡釋崑曲新美學 歡迎公眾報名參加(Chinese version only)

12 Apr 2013
Share
Print

白先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偉倫人文學科講座教授白先勇教授,應邀擔任中大五十周年傑出學人講座系列的主講嘉賓,於下週四(4月18日)主持「崑曲新美學:傳統與現代」講座。白教授將以崑劇青春版《牡丹亭》及新版《玉簪記》的製作經驗與美學手法為例,闡述「崑曲新美學」如何「尊重傳統,但不因循傳統;利用現代,但不濫用現代」,此一主題正與中大金禧校慶主題「傳承、開創」契然相合。有興趣人士可於https://www.cpr.cuhk.edu.hk/tc/events_detail.php?id=3517作網上登記,講座將以普通話進行,費用全免。 

白先勇教授是當今華語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學家。1937年生於廣西桂林,少年時曾在香港九龍塘小學與喇沙書院就讀,後隨父白崇禧將軍遷往臺灣。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時,在夏濟安教授主辦的《文學雜誌》上開始發表小說,1960年創辦《現代文學》雜誌,引進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推動臺灣文壇發展,影響深遠。1963年赴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深造,獲藝術碩士學位。旋出任加州大學聖芭芭拉校區中國語言與文學講席。著有小說集《臺北人》、《寂寞的十七歲》、《紐約客》等,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等,以及舞臺劇《遊園驚夢》。近年整理父親的生平資料,於2012年出版《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 

白教授醉心崑曲。1946年,他10歲時,隨家人在上海觀看梅蘭芳和俞振飛合演的崑曲《遊園驚夢》,留下畢生難忘的印象。1994年退休後,即以「崑曲義工」自居,推廣崑曲,不遺餘力。2004年製作青春版《牡丹亭》,於中港臺、新加坡、美國、英國、希臘等地巡迴演出逾200場。繼於2008年製作新版《玉簪記》,獲得廣泛回響。這兩部戲,不僅為「崑曲新美學」樹立典範,也培養了青年演員與數十萬計的青年觀眾。中國國家文化部為表彰他對傳承及弘揚傳統中國文化的卓越貢獻,2013年特頒「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 

中大於2009年贈予白先勇教授榮譽文學博士。2011年他受聘為中大偉倫人文學科講座教授,為文學院開設「崑曲之美」課程,親自主講「崑曲與抒情詩的意境:從平面到立體」及「崑曲新美學:傳統與現代」等講次。2012年出任中大「崑曲研究推廣計劃」榮譽主任,繼續推廣與發揚他所鍾愛的崑曲藝術。



白先勇教授

白先勇教授

 

 

Download all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