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7年6月7日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民調:市民不確定大灣區經濟能否發揮競爭優勢同城生活圈推行不易

2017年6月7日
分享
列印

今年三月總理李克強在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大灣區規劃」)。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及廣東省九個城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惠州和江門)組成的城市群。本屆特區政府在過去數月與內地相關部門以及大灣區的內地城市緊密交流,希望在國家發改委規劃定稿前提出香港的意見。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近期針對「大灣區規劃」進行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雖然較多市民(31.1%)同意「大灣區規劃」可以發揮城市群競爭優勢,但更大比例(43.2%)則表現出尚未確定態度;對香港人在香港工作,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同城生活圈」概念,亦有較多市民(42.2%)覺得推行不易。

「大灣區規劃」的目的是希望港澳與內地九個城市相輔相成,發揮城市群的競爭優勢。調查顯示,31.1%的受訪市民同意「大灣區規劃」可以發揮城市群競爭優勢,多於不同意的受訪市民(15.6%),但有43.2%的受訪市民表示「一半半」,即並不確定此規劃能否發揮城市群競爭優勢(見附表一)。同時,有25.4%的受訪市民認為,參加「大灣區規劃」對香港經濟帶來更多好處,比例較認為帶來較多壞處(11.7%)高,但較多市民(46.6%)答以「好壞參半」,持不明確態度(見附表二)。調查同時顯示,對「如果香港不參加『大灣區規劃』,會在與內地城市經濟競爭中失去機遇」的說法,29.2% 表示同意,高於表示不同意的24.5%,而持中立態度的「一半半」則佔30.1%(見附表三)。 

較多市民(42.2%)亦對在「大灣區規劃」下,香港人可以在香港工作,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同城生活圈」概念表示懷疑,但亦有35.4%的受訪市民認為概念可行(見附表四)。在回答「不可行」的受訪市民中,當被問及是哪些原因造成困難時,前三項主要原因是:「內地資訊不自由」(27.5%),「兩地交通仍不便」(26.2%)和「內地食品安全問題」(12.8%)(見附表五)。在回答「可行」的受訪市民中,當被問及是哪些原因有利其推行時,前三項主要原因是:「內地經濟發展機會更多」(32.4%),「內地樓價較低」(16.8%),以及「內地物價指數較低」(14.8%)(見附表六)。 

本次調查顯示,60.2%的受訪市民表示有聽過「大灣區規劃」,39.8%受訪市民則表示沒聽過(見附表七)。更值得指出的是,64.9%的受訪市民在過去十二個月內沒有到過大灣區內的九個城市,去過一次至兩次的比例則為19.1%,另有15.5%的受訪市民則表示去過三次或以上(見附表八)。據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二零一六年針對「一帶一路」倡議所作的民意調查,當時有91.6%的受訪市民有聽過「一帶一路」(見中大亞太所二零一六年六月六日發布之新聞稿),可見相比之下,市民對「大灣區規劃」的了解程度較低,所以仍有較多市民對「大灣區規劃」的作用以及香港參與其中能夠提升競爭力的看法持不明確的態度。 

是次電話調查在二零一七年五月十九至二十四日晚上進行,成功訪問了723名18歲或以上的市民,成功回應率為38.2%,以723個成功樣本推算,百分比變項的抽樣誤差約在正或負3.64個百分點以內(可信度設於95%)。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