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5年3月5日

中大學者發現新DNA 揭示不同動物之間的關係

2015年3月5日
分享
列印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DNA以了解動物進化。(左起)朱嘉濠教授、許浩霖教授、彌敦肯尼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生命科學學院許浩霖教授及其研究小組最近成功利用一種一直被視為沒有實際功能的垃圾DNA揭示不同動物之間的關係。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著名生物學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垃圾」DNA不是垃圾

人體細胞內通常含有23對染色體,當中只有極少數DNA(約1-3%),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基因,可組成蛋白質,決定細胞的結構。科學家通常會用蛋白質或其基因,來揭示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其餘的DNA都一直被視為沒有功能的垃圾DNA。近年來,科學界正在迅速改變這種觀念,並發現大多數的DNA會轉譯成非蛋白質編碼RNA (non-coding RNA)。非蛋白質編碼RNA主要負責調控基因的表達,其中一種被命名為小分子RNA (microRNA)。中大生命科學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夥伴實驗室)、李福善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許浩霖教授是研究microRNA的專家之一,他與團隊發現圍繞小分子RNA的DNA,原來並不是垃圾

了解生物關係的新方法

許教授的研究小組利用這種新發現的DNA,成功揭示不同動物的關係。他們首先比較人類及黑猩猩、大猩猩、婆羅洲猩猩、普通獼猴的這種DNA,並成功推算人類與其近親品種的演化歷史──人類的最近親為黑猩猩,其次順序是大猩猩、婆羅洲猩猩和普通獼猴。他們還利用這種新方法成功了解其他物種之間的關係,如昆蟲(甲蟲及世界各洲果蠅)及線蟲等。

新發現的DNA將成不同領域研究目標

許教授說:以往絕大多數的研究都將重點放在microRNA本身,而忽略了其附近的『垃圾』DNA,所以這次的發現是非常幸運的。當然,利用這些DNA以了解生物關係僅僅是個開始,探索及了解它們如何在身體內發揮作用才是極之重要,這對不同領域的研究都非常有用,如增加水產養殖、農業生產、防治蟲害,以及疾病治療等。」許教授和他的團隊現正努力揭示這些DNA的功能。我們好像發現了提供問題比答案更多的東西。這就是科學引人入勝之處!」

許浩霖教授簡歷 

許浩霖教授現為中大生命科學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夥伴實驗室),及李福善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他畢業於香港大學和牛津大學,主要研究動物進化、基因組學和基因調控。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DNA以了解動物進化。(左起)朱嘉濠教授、許浩霖教授、彌敦肯尼博士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DNA以了解動物進化。(左起)朱嘉濠教授、許浩霖教授、彌敦肯尼博士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