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4年11月4日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創系廿載 人才輩出

2014年11月4日
分享
列印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王鈞教授(左)於IEEE世界計算智慧大會獲頒授2014年度神經網路先驅獎。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校友黃得勝教授獲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選為2014年全球頂尖三十五位三十五歲以下的科技革新者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於1994年成立,今年慶祝創系二十周年。多年來,學系致力研創新科技,以知識改善人類生活,尤其專注於研究機器人和控制、設計和先進製造的領域,科研貢獻廣獲國際認同。學系另選定在生物醫學儀器和系統、微機電系統/微納米/材料技術,以及能源技術等學術領域作重點研究和發展,以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新挑戰。在教學方面,學系除了提供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各類課程外,近年剛開設了本科生能源工程學學士學位課程。學系至今已培育了千多名畢業生,現有不少校友投身學術研究,成為新一代年青學者。最近,學系兩位成員王鈞教授及黃得勝校友分別奪得國際性獎項,進一步肯定了學系的世界領先地位。 

王鈞教授獲頒神經網路先驅獎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王鈞教授近日於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世界計算智慧大會(IEEE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獲頒授2014年度神經網路先驅獎,以表彰他在神經網路優化計算和工程應用領域的傑出貢獻。該獎項設於1991年,是神經網路領域的最高榮譽,以表彰在該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王鈞教授是全球第二位華裔學者及全亞洲第三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自八十年代末以來,王教授一直致力於神經網路理論及應用的研究,成果豐碩。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理論分析和建模方法,可應用於科學計算、數據及信號處理、智慧型機器人、智能控制、網路流優化,以及聯想記憶等,對神經動力學優化及應用作出重大貢獻。王教授曾獲頒2008-2009年度中大卓越研究獎、200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011年度亞太神經網路聯合會傑出成就獎和國家教育部2011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現為IEEE 院士,《IEEE控制論彙刊》(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主編。 

傑出校友黃得勝教授獲選為全球頂尖年青科技革新者之一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校友黃得勝教授近日獲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選為2014年全球頂尖三十五位三十五歲以下的科技革新者之一,以往曾獲此榮銜之著名人士包括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Google創辦人Larry Page及Sergey Brin,以及蘋果首席設計師Jonathan Ive等。黃得勝教授現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2003年畢業於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前稱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學系),2009 年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後加入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黃教授成功研製出一種能對抗黏性仿生界面物料(SLIPS),可用於任何表面,不但能排斥液體,防止滲漏,還可防止冰塊,細菌及海洋甲殼類生物黏附在不同的表面上。這項發明日後更可望應用在醫療方面,如將之加塗於醫學用的身體導管上,減低病人感染細菌的風險。 

黃得勝教授表示:「我十分高興獲選為全球三十五位頂尖科技革新者之一,並衷心感謝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對我的無限支持,以及中文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哈佛大學的導師與合作夥伴。我還要特別感謝父母及家人帶給我的人生啟迪,他們讓我學會努力不懈、堅毅不屈的重要,積極鼓勵我要按自己的志向追求理想事業。我希望寄語香港年青一代,在擇業時也能以興趣為先。」 

黃教授的研究範圍包括微型及納米工程、界面現象、材料科學、能源,以及生物醫學工程學。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早前為慶祝二十周年,從過去畢業生之中選出二十名傑出校友,以表揚他們在學術領域的成就及對母校的貢獻,黃得勝教授為其中一人。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王鈞教授(左)於IEEE世界計算智慧大會獲頒授2014年度神經網路先驅獎。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王鈞教授(左)於IEEE世界計算智慧大會獲頒授2014年度神經網路先驅獎。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校友黃得勝教授獲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選為2014年全球頂尖三十五位三十五歲以下的科技革新者之一。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校友黃得勝教授獲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選為2014年全球頂尖三十五位三十五歲以下的科技革新者之一。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