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8月19日

中大香港生活質素指數顯示香港人整體生活質素持續改善

2008年8月19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教授;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伍世良教授; 中大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亞太研究所所長及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少南教授; 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及經濟學系副教授關焯照教授;以及 中大社會學系教授丁國輝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生活質素研究中心公布最新的中大香港生活質素指數顯示,香港人整體的生活質素在過去五年持續改善。2007年的整體生活質素指數較前一年上升。在三項分類指數中,除經濟分類指數輕微下跌外,社會分類指數及環境分類指數較2006年輕微上升。

2007年香港整體的生活質素指數為109.19,比2006年的終值108.90、2005年的108.34、2004年的105.78、2003年的104.20及2002年基準數值100.00為高,反映了香港整體的生活質素持續改善。

在2007年,21個指標中共有13個指標顯示較去年進步(見附件一)。其中港人對政府的表現滿意程度持續上升。本港經濟持續改善,除失業率顯著下降外,市民對經濟現況的評價(反映於經濟現況指數)亦較前一年明顯上升。環境方面,本港的水質、噪音污染及都市固體廢物循環再造也比前一年改善。

此外,共有6個指標顯示比前一年差(見附件二)。當中,傳染病呈報比率均高於前一年。港人對現時生活的滿意程度較2006年輕微下降。雖然經濟普遍向好,港人於2007年的房屋負擔能力較2006年大幅下跌。由於2007年租金上升,租金指數較前一年明顯下跌。環境方面,本港的空氣比前一年差,但跌幅溫和。

總括來說,在2007年,除死亡率及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與前一年相同外,共有13個指標的表現較以前佳,6個比以前差。

2003年,中大社會科學院特別編製了中大香港生活質素指數,希望透過此項全面及持續編製的社會指標,協助量度及監察廿一世紀香港人生活質素之轉變,並為政策制訂者及社會大眾提供有用的參考,更藉此倡議提高香港人生活質素,引起各界的關注。此項指數的最新數字,由2003年起,每年公布一次。為此,中大更成立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以進行持續性的研究。

中大香港生活質素指數由三組分類指數,合共21個指標組成(見附件三)。指標的選擇,是基於涵蓋度、代表性、可量度性,以及對港人生活質素的重要性等準則。

中大香港生活質素指數以2002年作為基準年,是年的數值被訂定為100。如某年的指數高於100,表示該年香港人的生活質素,較2002年佳;如指數小於100,代表該年的生活質素,比2002年差;如指數同為100,則反映該年的生活質素,與2002年相若。

有關中大香港生活質素指數的詳情,請瀏覽香港生活質素中心網址︰http://www2.cuhk.edu.hk/ssc/qol

附件



左起: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教授;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伍世良教授;
中大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亞太研究所所長及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少南教授;
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及經濟學系副教授關焯照教授;以及
中大社會學系教授丁國輝教授

左起: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教授;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伍世良教授; 中大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亞太研究所所長及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少南教授; 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及經濟學系副教授關焯照教授;以及 中大社會學系教授丁國輝教授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