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7年12月3日

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榮獲國際Herbert Falk獎

2017年12月3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國際Herbert Falk獎獎項委員會統籌Jürgen Schölmerich教授、沈祖堯教授及Falk Foundation代表Roland Greinwald博士。

沈祖堯教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Falk Foundation e.V. Symposium 209上演說。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校長沈祖堯教授,榮獲「2017國際Herbert Falk大(international Herbert Falk Award 2017),以表揚他在腸胃病學的傑出成就該獎項於2017年10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209場Falk Foundation e.V.研討會上頒發。

沈教授表示:「我很榮幸獲得此獎項。是次研究旨在找出慢性炎症性腸病病例,尤其在亞洲地區持續上升的原因。作為腸胃學家,我期望此項研究能找出引致炎症性腸病的風險因素,讓我們得知應採取甚麼預防性措施或基層醫療干預策略,最終幫助改善全球人類的健康狀況。」

炎症性腸病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兩大類,患者的消化道會發炎和潰爛。沈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究微生物群於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上所扮演的角色。沈教授於研討會上表示,炎症性腸病於亞洲的發病率及流行率持續上升,相信是與亞洲國家愈來愈多人以西方方式生活有關,因為在城市有很明顯的病例增長,反觀在農村確診的病例相對少得多;而「農村微生物」則可能起保護作用。近年,快餐及預製食品在城市的消耗量有顯著增長,這些含有高脂肪及高糖分的食物,很有可能促使炎症性腸病的形成。

研究團隊致力找出「微生物群」的作用

由沈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現正研究的題目包括:早期兒童腸道寄存細菌之重要性;負責改變微生物群之因素;這些因素如何影響炎症性腸病的發展以及微生物群本身如何引致代謝綜合症。研究人員亦正研究某些飲食習慣如何誘使微生物群篩選,以及微生物群與病毒、真菌甚至腸道蠕蟲相互影響下是否起重要作用。

沈教授為著名腸胃及肝科學家,他帶領十五個亞太國家的專家,自2004年起展開大腸癌篩查研究,定下清晰普查指引,在亞太地區提倡大腸癌篩查。為表彰沈教授對篩查及防預癌症的貢獻,美國防癌基金會在2008年頒授桂冠獎予沈教授。2009年,他憑其胃潰瘍出血治療的優秀研究,獲頒亞太地區腸胃科最高獎項的Marshall 及 Warren 講座獎。同年,他亦獲德國腸胃病學協會內鏡獎。2013年,他獲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及基金頒發 The Master of the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 Award。

有關國際Herbert Falk

國際Herbert Falk獎由Falk Foundation e.V. Freiburg基金會 (基金會) 創立,以紀念Herbert Falk醫生及鼓勵於診斷、治療及防治腸胃疾病有突出貢獻的人士。曾獲得此大獎的得主包括比利時的Paul Rutgeerts教授 (2010年) 及美國的Claudio Fiocchi教授 (2013年) 。

Herbert Falk (1924 – 2008) 於德國Müllheim出生,其所制定及實踐的Falk Foundation e.V.培訓理念至今仍是獨一無二。基金會至今已舉辦了209場國際性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科學研討會,以及多個年度工作坊、研討會和區域性高等培訓活動。



(左起) 國際Herbert Falk獎獎項委員會統籌Jürgen Schölmerich教授、沈祖堯教授及Falk Foundation代表Roland Greinwald博士。

(左起) 國際Herbert Falk獎獎項委員會統籌Jürgen Schölmerich教授、沈祖堯教授及Falk Foundation代表Roland Greinwald博士。

 

沈祖堯教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Falk Foundation e.V. Symposium 209上演說。

沈祖堯教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Falk Foundation e.V. Symposium 209上演說。

 

下載所有相片